编辑都干什么的,编辑有什么工作内容

首页 > 职场 > 作者:YD1662023-04-19 00:41:54

编辑都干什么的,编辑有什么工作内容(1)

同行评审(peer review)制度是现代学术研究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同行审议程序,审稿人确定论文的原创性、正确性与重要性,并判定是否值得发表在对应的杂志上。然而,同行评审也存在种种弊端。那么,同行评审可以被抛弃吗?有其他更好的制度可以取代同行评审制度吗?

撰文 | 王善钦

在现代科学研究中,同行评审(peer review)制度是关键环节之一。同行评审的核心任务是帮助杂志编辑确定论文的原创性(originality)、正确性(validity)与重要性(significance),并判定是否值得发表在对应的杂志上。在很多情况下,审稿人还会提出很多具体的改进意见甚至指出论文的语法错误,这些过程显然会提高相当一部分论文的品质。

同行评审:捧红庞加莱,激怒爱因斯坦的制度

评审制度或变相的评审制度早已有之。100多年前的1889年,瑞典国王奥斯卡二世(Oscar II,Oscar Fredrik,1829-1907)在60大寿即将到来时突然心血来潮,想让人用天体力学方法证明太阳系是否稳定,因此悬赏征文。为了确保论文靠谱,负责赛事的人请了当时数学界权威、被称为“现代分析学之父”的魏尔斯特拉斯(Karl Weierstraß,1815-1897)当评审。

经过魏尔斯特拉斯的评审,当时世界上最有才华的青年数学家、后来被誉为“人类最后一个全才数学家”的庞加莱(Henri Poincaré,1854-1912)获得了这项奖金。虽然此后庞加莱发现论文有瑕疵、花了比奖金更多的钱重新印刷改写好的论文,但这次获奖却让庞加莱声名鹊起。

编辑都干什么的,编辑有什么工作内容(2)

1887年的庞加莱的相片。图片来源:Eugène Pirou

到了20世纪,审稿制度逐渐被学术杂志渐进式采用,但在这过程中引起一些不习惯这种变化的科学家的不悦甚至抵制:1936年,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与合作者写的一篇论文投到《物理学评论》(Physical Review)之后收到一篇否定其观点的审稿意见,气得爱因斯坦掀桌子,写信撤稿投到其他杂志。

爱因斯坦这么愤怒的部分原因是:就在此前1年,他与合作者的论文(著名的讨论量子纠缠态的“EPR”论文)投到同一杂志时,没有被审稿就发表了。在爱因斯坦看来,除了玻尔(Niels Bohr,1885-1962)之外,谁有资格和他争论?何况还是匿名审稿人。

编辑都干什么的,编辑有什么工作内容(3)

1925年,爱因斯坦与玻尔在埃伦菲斯特(Paul Ehrenfest,1880-1933)位于荷兰莱顿的家中。图片来源:Paul Ehrenfest

但爱因斯坦还是栽了,因为后来那个审稿人通过爱因斯坦的新任助手给他传达了自己的意见,不再上头的爱因斯坦这次听进去了,赶紧在论文快进入印刷环节时把“引力波不存在”的结论改为“引力波存在”。爱因斯坦可能至死都不知道他修改后的论文里致谢的那个罗伯特逊(Howard Robertson,1903-1961)教授就是那个匿名审稿人(但也许心里已经透亮),高风亮节的罗伯特逊则终生没有向任何人透露这个秘密。直到2005年3月,《物理学评论》杂志编辑部找到当年的审稿记录,人们才知道当年把爱因斯坦虐到上头的审稿人是罗伯特逊。

编辑都干什么的,编辑有什么工作内容(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