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认为职称对于体制内人员,尤其是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非常有用,对于体制外特别是企业人员来说用处不大,其实是有一定的误区的。
客观地讲,体制内事业单位,除了参公事业单位用不到职称以外,其他不管是全供事业单位还是差供事业单位,亦或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都是要凭借职称来兑现个人相关工资福利待遇的。所以,职称对于事业单位专技人员自然重要。而企业人员不一定按照职称兑现工资待遇,从这个角度来看,职称在国企单位中作用肯定没有事业单位那么重要。
职称等级主要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在事业单位中,初级对应专技13级至11级,中级对应专技10级至8级,高级又细分为副高级和正高级,副高级对应专技7级至5级,正高级对应专技4级至1级。高级职称的工资通常对应县处级领导,副高级一般对应副处,正高4级一般能够对应正处。所以说,职称等级越高工资待遇就越高,对事业单位专技人员来说当然很重要。
国企人员,相对机关事业单位来说,主要分为行政人员和技术人员,分别从事管理和技术路线。两者晋升通道不一样,自然对职称的要求和依赖程度就不一样。
如果在国企当中从事管理路线,那么工资福利待遇就会跟岗位级别挂钩。国有企业一般都有成熟的薪资架构体系,人员招录试用期满后都会按照相应的学历和级别进行定岗定资。之后会按照国企的考核制度和个人实绩进行岗位晋升。普通工作人员的岗位晋升有一定的上限,达到上限之后工资就很难突破。想要调整工资,就需要提升岗位等级,达到中层岗位才可以。以此类推。对于主要从事管理路线的人员来说,职称当然作用不大。
如果在国企当中从事研发或者技术的人员,包括一些需要任职资格的岗位,就需要凭借职称来跨过任职门槛,或者提升工资待遇。比如,有的国企在招聘当中,为了提升工作效率,会在招聘公告中限定,某些岗位具有相应职称证书的在录取时会优先考虑,或者直接限定必须具有相应职称资格才会给予录取。技术人员想要任职到一定级别的技术岗位,就需要达到相应的职称等级。比如有的国企聘任的财务经理可能需要高级财会师证,有的运营总监需要高级经济师证等。
事实上,不少企业也是大力支持公司员工报考或者参评一些技术职称评定的。笔者所在地市每年组织职称评审,不少企业职工都会积极报名参与。毕竟,职称资格对于走技术路线的人员来说,关键时刻作用发挥还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