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8年11月20日,美国纽约州奥本市的珠宝商威拉德·邦迪willard bundy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考勤机,为19世纪的工厂主实现剩余价值最大化提供了有力武器,从此员工与雇主们之间展开了一场关于考勤与考勤作弊的永不休止的战争。
喜剧大师卓别林在1936年上映的《摩登时代》,深刻反映了工业革命进程中资本家为了谋求更多剩余价值,所发明的各种先进科技。
例如时时刻刻工人的监控设备
例如减少工人吃饭时间的自动喂饭机
尽管电影里这些设备对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来说都是虚构的想象,然而在实际中,资本家们对于“实现剩余价值最大化”的技术探索并没有放慢脚步。
1888年11月20日,美国纽约州奥本市的珠宝商威拉德·邦迪willard bundy发明了一台特别的钟表,工人们在特定时间插入拥有自己专属编号的钥匙,记录仪便会在纸带上记录时间和编号。这台钟表被称为邦迪记录仪,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1台考勤机。
有了这台考勤机,工厂主们就能对每名工人每天的总工时进行计算,实现效益最大化。
由于邦迪记录仪销量可观,一年后,威拉德·邦迪的兄弟哈洛·邦迪harlow bundy建立工厂,开始批量生产邦迪记录仪。由于邦迪兄弟对考勤机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某些地区直接用邦迪的名字来称呼考勤机,例如在澳大利亚英语中,人们考勤机称作邦迪bundy或是邦迪钟bundy clock。
插卡时代:人肉监控VS人肉作弊邦迪记录仪属于插卡考勤机的一类,是第一代考勤机。插卡考勤机也成机械式打卡机,他实际上是对机械钟表的一种改良。
早在民国时期,就有一种叫做考勤钟的打卡机,他外表是一个时钟,只是在内部加入了一个“打钢印”的机构,在某个时间内只要将金属片放到打卡机中,按下机构就能在金属片上打上此时的时间。
到了70年代,金属片换成了纸片,应用更为广泛,国内老一辈的父母应该都使用过。企业会给每个员工发放一张印有格子的纸卡片,上班时将自己的卡片插到打卡机中,时间信息就会印在卡片上。
通常一张卡片使用一个月,使用完需要重新发放卡片。在每个月结束的生活,负责登记考勤的人需要将每个人的卡片收集起来,逐一核对信息,统计他们的上班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