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氏喙鲸,贝氏喙鲸的头骨图片

首页 > 自然 > 作者:YD1662022-11-19 23:02:46

近两天,中国科学家首次在南海发现鲸落,虽然只有3米长,但具有长期的观测价值,对研究南海的生态和物种具有重大意义。自然形成的鲸落很少能被人们观测到,发现鲸落犹如海底捞针。因为在汪洋大海中,人们不知道鲸什么时候会死亡,更不知道死后会落在何处,而大多数鲸的尸骸都会被冲到岸边或者还未落到海底就被食腐动物拆的七零八碎。目前被观测到的鲸落还不到50个,所以在南海发现鲸落自然影响重大。

鲸落的过程

鲸落不只是简单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还可视为生态群落的演替,其可大致分为4个阶段。

1、移动清道夫阶段

贝氏喙鲸,贝氏喙鲸的头骨图片(5)

在鲸的残体下沉至海底过程中,以鲨鱼、盲鳗、甲壳类动物为主的清道夫会以鲸的柔软组织为食,这一过程根据鲸的体型可以持续4-24个月,期间90%的组织将被分解。此阶段是最容易被人类观测到的。

2、机会主义者阶段

贝氏喙鲸,贝氏喙鲸的头骨图片(6)

机会主义者能在短期内适应鲸骸里的环境并在此大量繁殖,其中以软体动物、甲壳类动物和环节动物为主,它们可以把鲸骸当作栖息场所,一边食用鲸骸上的残留组织,一边快速繁殖,并对鲸骸进行改造

3、化能自养阶段

贝氏喙鲸,贝氏喙鲸的头骨图片(7)

前两个阶段已将鲸骸上柔软的部分基本食用干净,面对坚硬的骨头无脊椎动物和环节动物无能为力,于是另一批不起眼的生物登场,它们将做最后的“大扫除”,深海的独特生态系统才真正展现。大量厌氧细菌进入鲸骨和其它组织并分解其中的脂类,使用海水中的硫酸盐作为氧化剂,产生硫化氢。硫化菌一类的化能自养细菌则将这些硫化氢作为能量的来源,利用水中溶解氧将其氧化来获得能量,而与化能自养细菌共生的生物也有了能量补充

在这些细菌的作用下,鲸的骨头就不会被浪费掉。

4、礁岩阶段

鲸骸中的所有有机物都被消耗殆尽后,鲸骨中的矿物遗骸将会成为礁岩,在空旷的海底能为众多生物提供庇护,成为底栖生物的聚集地

贝氏喙鲸,贝氏喙鲸的头骨图片(8)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