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蒲垚磊 实习生 张东润
练习守门技术的孩子。
随着社会发展和体育氛围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让孩子参加体育运动,获得良好体魄的同时也增进心理健康。
但参加体育运动,怎样判断孩子的训练量和方式是否合适?何时需要考虑是否接受更专业的训练?针对这些问题,不同的体育项目有各自不同的方法和特点。
为此,澎湃新闻记者采访了多位不同运动项目的业内人士,他们给出了专业的解答。
少儿足球比赛拼抢也很激烈。
足球:专业化训练不宜过早
作为最主流的运动项目之一,参与足球的青少年群体遍布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广泛年龄段中。
但在对足球的热情中,需要注意一个问题:过于功利且过早的高强度训练。
校园足球专家、著名足球评论员张路曾对此表示,“过去有过按照成人化方法让孩子训练和比赛的教训,对孩子伤害很大,是潜在的危险。”
不久前,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还专门公布了一份《3-6岁儿童足球活动负面清单》,其中列出对该年龄段的青少年应该禁止进行正式足球比赛;禁止幼儿足球考级;禁止进行足球头球练习;禁止所有负重的力量练习等等建议。
此前张路也曾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等到小学阶段结束后,可以通过观察再加上一些比赛,来选拔其中有天赋的孩子进行半专业训练。
“只有小学阶段你感受到了足球快乐,有兴趣了,你才能到了中学去接受专业训练,专业训练是非常枯燥的,你没有兴趣作为基础,肯定是不行的。”
篮球:低龄孩子需要注意保护
在国内,篮球培训也是特别受欢迎的项目之一。
但对于家长来说,让孩子接受篮球训练却需要切忌“操之过急”,为了追求成绩而太早让孩子接受高强度训练,或是过早将孩子往专业道路培养。
一位国内青少年篮球教练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由于篮球需要看身高、骨龄等生长发育的条件,因此体校在挑选苗子的时候基本也会到十二三岁的年龄段中去挑选,过早给孩子压力和专业技能训练可能会适得其反。
而在参加篮球项目活动的过程中,也需要对低年龄段的孩子们更多保护。
“小孩子年龄不同,身体负荷能力也不一样,正常来讲六到十岁十一二岁,都是以篮球的基础和入门练习,培养兴趣为主,要经过生长发育才能经受强度更大的训练。”
“上课用的器材,小孩会用更小的球,运动量也不能太大,休息的时间要比年龄大的孩子更多。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有参与感,避免太枯燥,可以以游戏为主去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