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峰各个部位的名称,山峰名称及图片

首页 > 自然 > 作者:YD1662022-11-29 20:20:55

(3)等高线的特性

根据等高线的原理和典型地貌的等高线,可得出等高线的特性:

a)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点,其高程必相等。

b) 等高线均是闭合曲线,如不在本图幅内闭合,则必在图外闭合,故等高线必须延伸到图幅边缘。

c) 除在悬崖或绝壁处外,等高线在图上不能相交或重合。

d) 等高线的平距小,表示坡度陡,平距大则坡度缓,平距相等则坡度相等,平距与坡度成反比。

e) 等高线和山脊线、山谷线成正交。如图8-7所示。

f) 等高线不能在图内中断,但遇道路、房屋、河流等地物符号和注记处可以局部中断。

地形图上的等高线分为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和助曲线四种。

首曲线又叫基本等高线:是按基本等高距由零点起算而测绘的等高线,通常用细实线来描绘。

计曲线又称加租等高线:是为了计算高程的方便加粗描绘的等南线,通常是每隔四条基本等高线描绘一条计曲线,它在地形图上以加租的实线表示。

间曲线又称半距等高线:是相邻两条基本等高线之间补充测绘的等高线,用以表示基本等高线不能反映而又重要的局部形态,地形图上常以长虚线表示。

助曲线又称辅助等高线:是在任意的高度上测绘的等高线,为的是表示那些别的等高线都不能表示的重要微小形态,因为它是任意高度的,故也叫任意等高线,但实际上助曲线多绘在基本等高距1 ⁄ 4的位置上。地形图上助曲线是用短虚线描绘的。我们也常把间曲线和助曲线称为补充等高线。等高线符号的印色一般多以棕色为主。

等高线表示地貌有两个明显的不足:其一,缺乏视觉上的立体效果;其二,两等高线间的微地形无法表示,需用地貌符号和地貌注记予以配合和补充。

2地貌符号与地貌注记

地貌符号和地貌注记作为等高线显示地貌的辅助方法而被广泛地使用于普遍地图上。

(1)地貌符号

地表是一个连续而完整的表面。等高线法是一种不连续的分级法,用等高线表示地貌时仍有许多微小地貌无法表示或受地图比例尺的限制,需用地貌符号予以补充表示。这些微小地貌形态可归纳为独立微地貌、激变地貌和区域微地貌等。

独立微地貌:把微小且独立分布的地貌形态。包括坑穴、土堆、溶斗,独立峰,隘口、火山口、山洞等。

激变地貌:指较小范围内产生急剧变化的地貌形态。包括冲沟、陡崖、冰陡崖、陡石山、崩崖、滑坡等。

区域微地貌:指实地上高度甚小但成片分布的地貌形态。例如小草丘、残丘地等;或仅表明地面性质和状况的地貌形态,例如沙地、石块地、龟裂地等。

图4-19是普遍地图上常用地貌符号示例。

(2)地貌注记

地貌注记分为高程注记、说明注记和名称注记。

高程注记包括高程点注记和等高线高程注记。高程点注记是用来表示等高线不能显示的山头、凹地等,以加强等高线的量读性能。等高线高程注记则是为了迅速判明等高线的高程。

说明注记是用以说明物体的比高、宽度、性质等。按图式规定与符号配合使用。

名称注记包括山峰、山脉注记等。山峰名称多与高程注记配合注出。山脉名称沿山脊中心线注出,过长的山脉应重复注出其名称。在不表示地貌的图上,可借用名称注记大致表明山脉的伸展、山体的位置等。

山峰各个部位的名称,山峰名称及图片(9)

本文由『情萧风在征途』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