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三国时期曹操雄心勃勃的南下伐吴,欲一扫南方割据政权,完成统一大业。但是曹操失败了,赤壁一把火烧灭了曹操的统一梦;刘备也曾经发动过伐吴之战,尽起蜀汉兵东进,但是夷陵一把火烧灭了刘备的愤怒,也让蜀汉冷静下来了。刘备、曹操两大人杰都从东吴铩羽而归,为什么司马炎能成功灭吴?今天我们来看看西晋灭吴之战,看看东吴为什么灭亡?为什么刘备、曹操都没成功,但是司马炎成功了。
三国格局荡然无存,司马氏着手统一天下
蜀汉灭亡时“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
东吴灭亡时“领户五十二万三千,男女口二百三十万,兵二十三万,吏三万二千。”
魏国灭蜀后“领户九十四万二千四百二十三,口五百三十七万二千八百八十一。”
魏国灭蜀之后领户九十四万多户,减去蜀地二十八万户,那就是66万户、443万人。这一组数据充分证明了三国实力并不对等,三分天下的格局是基于蜀汉、东吴共拒魏国之上的。魏国灭蜀之后人口高达537万,而东吴的人口只有230万,这实力太悬殊了,三国格局荡然无存。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魏国的人口、经济增长一定要远远胜过东吴。只要魏国不出幺蛾子,就凭庞大的体量也能耗死东吴。事实上司马昭灭蜀之后就把矛头转向了东吴,并且计划三年内发动灭吴之战。不过司马昭还没来得及灭吴,自己就先死了,权力转移到司马炎身上。当时受众多情况影响,司马炎暂缓了灭吴。是什么原因迫使司马炎灭吴?我们必须了解一下,因为这就是晋国取胜的原因。
1:司马炎需要垫脚石
司马昭弑*魏帝之后就失去了部分官僚的支持,为了寻求政治上的突破,司马昭需要一场对外战争的胜利,而蜀汉就成了司马昭的垫脚石。同样,司马炎篡魏自立之后也需要政治上的突破,他寄望通过对外战争来转移内部矛盾,稳固西晋的统治。对外战争胜利了,那么西晋的统治会得以稳固,但是如果对外战争失败了,那么很有可能引起动荡。曹操、刘备伐吴失败的教训历历在目,他必须吸取这些教训,不能沉迷统一梦也不能意气用事。所以司马炎是经过长期的整顿,把国内的矛盾、危机、掣肘因素都解决完毕之后才开始的伐吴。
2:灭蜀的后续影响
魏国灭蜀之后蜀地并不安稳,民变、兵变频发。一个新政权一时半会是难被当地百姓认可的,但是如果不安稳蜀地就匆匆伐吴,那谁知道蜀汉旧臣会不会趁机造反。自古至今“两线作战”都是很忌讳的事情,多少战争毁于“两线作战”?司马炎是不愿意担这政治风险的,所以他花费大量的精力拉拢蜀汉旧臣,而且还派王濬清洗、镇压反动势力。直到王濬稳定大局之后,司马炎才开始灭吴,而王濬负责顺流(长江)而下,加入灭吴大军中。曹操、刘备伐吴时都有第三方插手,但是司马炎却毫无后顾之忧,这就是两者的区别所在。
3:准备伐吴所需
司马炎让羊祜督荆州地区军事,羊祜来荆州之前“军无百日之粮”,但是羊祜治理一年后“军粮有十年之积”。军粮只是一个缩影,但是我们能看出来在羊祜的治理下荆州开始准备伐吴所需。而且在司马炎的命令下晋国打造了大量战船,这些战船壮大了王濬水军,史*载:“舟楫之盛,自古未有”。很显然,当时晋国的水军已经超过了东吴,晋国可以更好的实施“水路并进”的作战方针。经过多年厉兵秣马,荆州防线固若金汤,而且具有充足的准备伐吴,绝非像刘备那样匆匆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