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量子力学的角度下去解释,一只猫肯定不会处在既死了又活着的状态,但是在微观状态却是可以说得通的。薛定谔的猫本质上是为了证明世界的永恒性,只是提出者大概也没有想到,随着物理学的发展,薛定谔的猫引发了更多的思潮,比如对多个宇宙平行时空等问题的争辩,还有一系列的哲学问题。
物理学界哥本哈根学派就对薛定谔的猫做出了其中一种解释,在这个学派看来,在微观物理学领域,科学家会用波函数来描述粒子的状态,它可以用来计算粒子运动状态或者所处位置的概率,他们认为,当我们开始测量时,就会造成波函数坍缩,因此,原先本来会有的几个概率变成了一个。
这个观点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个与该观点相关的物理实验始末。
波函数
在20世纪初,科学家对于光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就在所有人都觉得自己距离光学的真相只差一点点时,他们陡然注意到一个问题——光到底是波还是粒子。
波和粒子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光只能是其中一种,这是正常人会有的想法,也是客观规律下的不可否认的事实,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波派和粒子派的争论越加激烈,而事情逐渐朝着诡异的方向发展。
光到底是波还是粒子引发了争议
当时两拨人为了能说明光到底是什么,他们决定进行一场实验,毕竟没有什么比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这个实验就是有名的双缝干涉实验。让光从一个有两道缝隙的木板中穿过,最后投射到一块屏幕上,如果光是粒子,那么最后显示的图像会是两条杠,如果是波,则会是一道斑马线条。
实验结果最初并没有什么让人吃惊的地方,显示的最终结果是斑马线,那就是说光其实是一种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