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著名媒体人、文化人、散文家伍松乔老师的《千古一梦大雅堂》在经历了数年的田野调查、论证与书写后,于2017年9月正式出版,首发式在丹棱大雅堂举行,25天后伍老师撒手人寰。
写书和去世两件事情合在一起引发出四川散文界内外诸多话题。大雅堂是怎么回事?伍松乔老师与大雅堂有什么关系?他为什么要写大雅堂?《千古一梦大雅堂》是怎样的一本书?
大雅之堂——一个早已存在的形容词,我们并不生疏。若追溯起来应该来自两方面:一是个体微观层面,指个人学问进展程度即所谓升堂入室,二是宏观层面,指中国大雅文化的精神内涵。前者有《论语》为证,后者出自《诗经》,无论哪一种原因,都与儒学相关,经过几千年历史的沉淀,已衍变成为中国人精神层面的主流意识。
唐诗之所以成为中国诗坛的珠穆朗玛峰,原因之一就是追求大雅,追求至善至美。如大诗人李白的诗作:“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再看孟郊:“落落出俗韵,琅琅大雅词。”还有方干:“残篇续大雅,稚子托诸生。”
从儒学的基本要求来看,几乎是带着悲悯情怀降临人世的杜甫,屡屡叹息于大雅内涵的失落: “大雅何寥阔,斯人尚典刑。交期余潦倒,材力尔精灵” 诗圣关爱天下、干预时政、为恢复弘扬中国文化真精神殚精竭虑的心情每每跃然纸上。他这种忠君爱国的人格力量和实践价值,后人直接为其戴了顶最直接传承并弘扬大雅精神者的帽子。
随着人们对杜诗精神内涵理解的深入,杜甫的地位亦愈见崇高,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杜诗学,就是源于对其博大精深文化内涵的研究,他自己也因此成为独一无二的诗中圣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他的精神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主体精神,其意义已远非文学能够表达尽。
历代评论者的赞语不计其数,愚以为以闻一多先生的评价最为凝练精确:
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诗圣杜甫作为真善美的化身,具有“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的艺术震撼力,可以担当 “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也”的历史重任,无愧真正大雅的代表。
到了宋代,文化人对杜甫精神理解更进一步。如王安石,“吾观少陵诗,为与元气侔。力能排天斡九地,壮颜毅色不可求……所以见公像,再拜涕泗流。惟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从之游。”只恨自己不能与杜甫生于同时。
宋代文化的杰出代表苏东坡,一句“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对宋人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与苏轼相似的政见和遭际使黄庭坚对杜甫尤其敬仰。
二北宋绍圣初年,一生崇拜杜甫诗才的黄庭坚贬谪到了四川,有机会亲历杜甫两川夔峡诗的诗境,对杜诗有了最新、最全面的解读,“子美诗妙处乃在无意为文,夫无意而已至,非广之以《国风》《雅》《颂》,深之以《离*》《九歌》,安能咀嚼其意味,闯然入其门耶” 蜀地算是遇到了一位杜甫的异代知交。
黄庭坚虽然被贬,但与苏东坡具诸多相似性的他只能愈贬愈具豪情壮志。为了帮助青年学子不走弯路就能体味杜诗的内涵,打算将杜甫在川时的九百首诗全部书写刻石,目的是让学子们通过对碑刻的反复观摩找到杜诗的意旨。
丹棱县一乡村土财主杨素不知从哪里得到了这一消息。他从丹棱出发,水陆兼程,风尘仆仆赶到宜宾,两颗真诚的心在长江上游经过一番真诚的碰撞,约定:黄庭坚书写诗篇,杨素负责刻石造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