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棱大雅堂历史介绍,丹棱大雅堂博物馆的介绍

首页 > 自然 > 作者:YD1662022-12-03 12:00:14

伍老师写《千古一梦大雅堂》那几年里常来德阳,他对我关于大雅堂的兴趣和认识感到十分惊异,我跟他的学习也因此多了一个话题——大雅堂。他常常是跳出概念进行言说:每一件事都是复杂的。但冥冥中自有其缘,也有其源。

有一次我们在围绕着与丹棱大雅堂有关历史中人的是非做反复掰扯时,他总是申说着这样一个态度。而这样一个态度,也直接用在了《千古一梦大雅堂》中。我个人未必都同意他在书中的每一个分析,比如他关于三百方诗碑下落的分析:

大雅堂建成时恰逢朝廷上下党争最激烈的时候,为了碑刻的安全一定是被杨素掩埋了。

我曾反问他,再秘密的掩埋也多少会留下些痕迹,比如大雅堂建筑,总不能也掩埋了吧,就算是将其拆除,也会残存些瓦块什么的。伍老师则回我说,心诚则灵,也许哪天真就找到了。

丹棱大雅堂历史介绍,丹棱大雅堂博物馆的介绍(13)

我很钦佩他这个态度。无论什么论断,我们作为身外人的认知局限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我觉得伍老师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他其实是把杜甫、黄庭坚和杨素中的每个人,都放在中国大雅文化的轴线上、并融合了时代背景来做解读。

而黄庭坚赋予杜甫那把“雅的律尺”,他自己心中同样是有的。同时这律尺标准的确立,又和这些年他在巴蜀文化研究中对中国大雅文化研究的经历有关。

我尤为喜欢他笔下的杨素。据伍老师说史志中关于他的资料很少,身世不详、生卒时间不详……伍老师对此也是惜墨如金,整本书对杨素的描写不足千字,评价均来自黄庭坚“奇士而有力者”“磊落人”“英伟人”“有侠气”“以礼义不以财力称雄长也”。足够了,一位高大英俊、财力雄厚而又乐善好施者的形象已经呼之欲出。

丹棱大雅堂历史介绍,丹棱大雅堂博物馆的介绍(14)

这里更多让我感受到的是伍老师将自己的情感深寄其中,还能看出,这情感的基础,来自于对一位豪侠义士的敬意。以我的粗浅理解,一个人如果对儒家思想深厚的文化传统有内心的敬意的话,他一定也会从心里去尊敬用实际行动践行儒家文化的人。尤其在眉山,又是与苏东坡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丹棱县,所以这中间,出于敬意的研究与思考,肯定能迸发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离开丹棱的那一日,我想再去大雅堂看看。用过早餐之后,我们就开始往大雅堂走。没有下雨,也不必打伞,那天在大雅堂内外看到的白压压的透明伞不见了踪影,但脑子中闪回的,还是一路去到大雅堂的种种。

丹棱大雅堂历史介绍,丹棱大雅堂博物馆的介绍(15)

我知道这个秋天,我无可救药地爱上了丹棱,而伍老师这本书,连接了大雅堂与我。但愿伍老师有关大雅堂的血和汗没有白流,通过这本书唤起世人对大雅堂的关注,并意识到我们曾经历了怎样一次次的失去。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即删)

上一页1234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