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中都遗址公园,摄影©孤城
明中都有三重城垣,外城周长60余里,禁垣周长19里,皇城周长超过7里。今天的凤阳县城基本就处在外城所框定的范围内。
皇城遗址在县城正中,开车穿过几条街道,残破的城墙突然就闪现在视野中。
路的尽头是一道虚掩的铁栅门,门里门外望不见半个人影,我们在护城河边的树荫里停好车,推开门走了进去。
那天上午,阳光强烈,天空没有一丝云彩,使得眼前的情景出奇地空旷。
明中都午门,摄影©孤城
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下诏,以凤阳(时称临濠)为中都,设中立府,随后又命李善长依京师之制在凤阳督造宫阙城池。
城址选在了凤凰山之南,想必是老朱的授意。凤凰山是一片连绵的低山丘陵,山势大致呈弧状,朱元璋对老家的这座山格外偏爱,山之南为阳,后来老朱干脆把这个地方改叫了凤阳。
李善长是大明开国第一功臣,也是朱元璋的淮西老乡。于凤阳建都,自是合其心意。于是,在君臣二人锦衣还乡的默契下,中都城的规划营建也极尽雄阔壮丽。
明中都布局简图
全城以一根十三里的中轴线贯穿,沿中轴由洪武门入城,迎面可见巍峨耸立的钟楼和鼓楼,以及排布其间的帝王庙、功臣庙、城隍庙和国子学。
缘千步廊北行,接连跨越戒备森严的大明门、承天门和端门,门后分列着太庙和社稷坛,这是寻常百姓难以靠近的禁区,再往前就是整个大明帝国的核心——皇城。
皇城由90米宽的护城河所环绕,四丈五尺高的城墙临河而立,墙基嵌以雕刻精美的白色条石,墙体以大青砖垒砌,砌筑时用石灰、桐油加糯米汁作浆,关键部位则用生铁溶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