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竹楼,热带丛林里的轻便别墅
绘图╱王其钧,图自《博物》2009年8月
凡造竹纸,事出南方
中国造纸术发明于西汉时期
最先使用的材料是麻、楮皮和藤
这些修长的优质植物纤维
唐宋以后,原料供不应求
麻纸与藤纸逐渐衰落
人们开拓了一种新的造纸原料——竹子
北宋初年的竹纸,质量还很成问题
不过没多久竹纸质量就有了很大提高
苏轼、米芾这些大书画家,都使用过竹纸
宋代竹纸以浙江所产最佳
明代,福建竹纸异军突起
宋应星曾言
“凡造竹纸,事出南方,而闽省独专其盛”
清代是竹纸的全盛时代
不仅产量居绝对优势
还因为竹料漂白技术进一步提高
各地都生产出高级纯白竹纸
例如福建、江西的连史纸、玉版纸
湖南的大贡、二贡
四川的仿宣,浙江的白笺等
但清末西洋机制纸涌入中国后
手工竹纸逐渐衰落
不过到了抗战时期,进口物资被封锁
手工造纸又出现生产高峰
2006年5月20日
四川夹江、浙江富阳竹纸制作技艺
经国务院批准列入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夹江竹纸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宣纸难寻,所以著名画家张大千改用夹江竹纸绘画,但因拉力和白度都不足,于是张大千改革了原材料搭配,使夹江竹纸拉力增强,可承重笔,洁白细腻,浸润性好,成为一种高级书画纸。经大千先生改造的夹江竹纸上有一些暗纹,这些暗纹是根据张大千亲自设计的宽纹纸竹帘制作而成的。(摄影╱冉玉杰,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12月)
中国竹乡
据统计
在不同环境下生长的竹子多达1500多种
从海平面到海拔3700米的高山
都能见到竹子的身影
中国在世界竹资源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在竹林区划方面,很多国家都比较单一
中国却有着多元的竹林区划:
散生竹区、丛生竹区、亚高山竹区和混生竹区等
还有大面积的人工灌溉竹区
我国是公认的世界竹类植物的起源
和现代分布中心之一
是“竹子的故乡”
我国竹林区划及主要竹乡分布图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8月
蜀南竹海
四川宜宾的蜀南竹海原名“万岭箐”
据传,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到此游玩
被翠竹海洋折服
持扫帚为笔,写下了“万岭箐”三字
“箐”就是山间的大竹林
除常见的楠竹、水竹、慈竹外
这里还有紫竹、罗汉竹、鸳鸯竹等珍稀竹种
登高远望,万顷碧波,翠绿如海
故有“竹海天下翠”的称誉
摄影/董志宇
2013年8月
贵州赤水
赤水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赤水河中下游
全市森林覆盖率80%以上
赤水具有亚热带生物生存和活动的条件
尤其适合竹的生长
全市竹林面积60多万亩,各类竹多达24种
有着全国最大的竹乡
赤水河畔,嘉树美竹,森然四周
河谷两岸婆娑竹影,盎然绿意
万籁俱寂,四周恬静而安谧
只有清风轻轻吹拂绿色的竹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