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麂子要用多大的夹子,怎么夹野麂

首页 > 自然 > 作者:YD1662022-12-13 01:12:57

受伤的麂子命悬一线

通过宠物医院医生初步诊断,小麂子的右前脚被铁夹夹断,并且为粉碎性骨折,只能进行截肢救治,状况十分危险。于是他马上开始手术工作,使用呼吸麻醉,进行截肢缝合。救助麂子的马医生并未收取任何费用,马医生表示,救死扶伤是他的职责。

不幸的是,小麂子被发现的时间过晚,伤口感染早已扩散。经过一夜的救治,小麂子最终因伤势太严重,还是未能救活。

小科普:

夹麂子要用多大的夹子,怎么夹野麂(5)

麂,俗称麂子,国际濒危动物。哺乳纲,偶蹄目,鹿科。成体体重16~25千克,体长75~115厘米。腿细而有力,善于跳跃,皮很软可以制革。通称“麂子”,因其天性胆小,有点风吹草动就反应过激,南方沿海一带也称“黄惊”。

中国分布有三种,分别是赤麂,小麂,黑麂,其中以黑麂数量最少,分布区狭窄。

赤麂:为麂类中最大的一种,体长80~150厘米,肩高约55厘米;颜面部棱长;体背棕褐或暗褐色,胸部鲜棕,后腹毛色从淡黄到纯白、腋部有白色块斑、鼠鼷部、臀部、尾下为纯白色。栖息于密林、草丛、山地丘陵,有时也进入居民点和农田周围。白天活动。营单独生活。性机警。以种子、嫩草、青草、树枝等为食。春季交配。妊娠期半年左右。每胎产1~2仔。分布于中国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市万州山区、陕西南部。

夹麂子要用多大的夹子,怎么夹野麂(6)

小麂:是麂类中最小的一种,也是中国特有种类。叫声如犬吠,故又称吠鹿或犬麂。体长70~90厘米,肩高约40厘米;脸短,颜面棱也比赤麂短;体背毛色变异较大,呈黄褐、棕黑色,颈背中央有一黑色条纹,臀周、尾下、鼠鼷部亦呈白色;蹄小于赤麂和黑麂;泪窝深而圆。栖于地势较低的丘陵、小山的低谷、山坡灌丛。以嫩叶、幼芽、青草、果实、种子为食。全年繁殖,产后还可受孕,*期约6~7个月,每胎产1~2仔。分布于中国江苏、浙江、福建、云南、贵州、四川、陕南、湖南、湖北、江西、台湾。

夹麂子要用多大的夹子,怎么夹野麂(7)

麂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

黑麂:为中国特有种类,是国家级保护动物。体型略小于赤麂,体长约120厘米,肩高约50厘米;耳短圆;侧蹄较其他麂发达;体背毛色棕黑,眼周至额部有一束鲜棕色簇状刚毛,前额、耳与两颊间有呈“v”字形橙栗色暗纹,腰腹部和四肢暗黑色,臀周、尾下部和鼠鼷部纯白色,边缘深栗色。栖于地势较高多岩石的密林和山坡灌丛中。以嫩枝、叶子、果实、蔬菜、豆类为食。主要在春季产仔,每胎1仔,幼仔约6~10个月性成熟。数量较少,仅见于中国浙江、安徽、福建、重庆、陕南等地的交界处。

夹麂子要用多大的夹子,怎么夹野麂(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