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贵给他娘去城里买药被抓了去,他娘最不放心的就是他,可惜最终没能等到他回来就走了。
福贵回来时凤霞成了哑巴,好在一家三口也团聚了。随着孩子们长大,为了让有庆上学读书,家珍思考再三把凤霞卖给了城里的一对老夫妇。福贵不知道是卖,以为凤霞只是帮人家去干活,有庆把羊养大了,福贵把家里的羊卖了后拿了钱去赎回了凤霞。
闹饥荒时,家珍的爹是粮站的,把自己吃的粥和窝窝头省下来给有庆和凤霞吃,自己最后活活被饿死。
有庆出息,学校里的长跑比赛他得第一,胡老师对他和凤霞格外照顾,不知不觉中凤霞也喜欢上了胡老师,胡老师也喜欢凤霞。这时,有庆却为了给县长夫人献血,活活被抽死在了医院,胡老师内疚,自责,离开了学校。
有庆走了,家珍的软骨病严重了,已经不能下地走路。满仓给凤霞介绍了二喜,腿有些瘸,但人实在,对凤霞也好。两个人结婚后,日子过得倒也幸福。
好景不长,凤霞*生孩子时难产,二喜和福贵说保大人,最后凤霞和孩子都平安。二喜激动地跑去给家里的岳母报喜,途中却不慎跌入水中淹死了。
凤霞的孩子叫苦根,一天一天长大,二喜的朋友让凤霞去基建队上班,补贴家用。谁知道凤霞后来被跌下来的石板砸死。
孩子们都走了,家珍的病越来越严重,临终时让福贵给她跳花鼓灯,最后也闭了眼。
福贵送走了一个个亲人,生离死别的痛他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父母离去之痛,妻子孩子离去之痛,他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依旧选择活着,还好有孙子苦根陪着他。
他们买了一头老牛,犁地都犁不动的老牛,只因苦根不忍心看老牛被*害。
看完电视的结局,眼泪还在流,从一开始笑着看,到后来哭着看,福贵的一生比谁都惨。
余华《活着》中,福贵的孙子苦根被豆子撑死了,徐家最后的一根独苗也没能留住。
电视剧的结局大多都会给人以希望或者圆满,而小说更加直白的把残酷的现实赤裸裸地露出来给人看,让人去正视苦难,思考活着的意义。
3.福贵为何不死?又为何而活?不管是看完福贵还是小说,大家都会有这样的疑问。福贵为何不死?明明他比很多人都有死去的理由。他又为何而活?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
福贵的不死成为大部分人难解的迷。
我想福贵的活着才是余华写这部小说的意义。福贵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命运不公的接受,对生活乐观的态度,都是支撑他活下去的动力。
电视剧中,福贵看似是为了孙子苦根活着,但又不仅仅是为了孙子而活,也为了那些离去的亲人而活,更为了活着本身而活。
就像余华自己所说的那样:活着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福贵的不死,让大家很是迷惑,他到最后也没能光宗耀祖,没能富裕起来,还是一个农民,但他觉得做一个农民活得踏实,这是他自己活着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福贵其实也代表了千千万万个踏实活着的农民,只要把地种好了,心里就踏实了。命运的不公来了,只能接受和忍耐,哪怕只剩下自己一个人,也要活下去。
家珍是福贵的“福”也是他的“贵”,这个好女人陪着他吃苦受累,却从未埋怨过他,更没有后悔过嫁给他,从这一层意义上来说,福贵是知足的,也是幸福的。
电视剧《福贵》可谓是一部经典剧,豆瓣评分9.5,我个人也认为比电影版《活着》更接近原著。
电影中的很多细节不能一一展现出来,电视剧不一样,把福贵前半生的浪子和后半生的苦难放大,放细,放慢,让人从笑看到哭,从眼泪中又开始思考活着的意义。
就像柴静说的,生与死,苦难与苍老,都蕴涵在每一个人的体内,总有一天我们会与之遭逢, 我们终将浑然难分,像水溶于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