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雕像的真实人物,大卫雕像局部放大

首页 > 自然 > 作者:YD1662022-12-30 06:34:08

文·段宏刚

大名鼎鼎的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匠米开朗基罗(1475年——1564年)出生在意大利文化名城佛罗伦萨,在大多数人眼里,他是雕塑家和画家,实际上,他是一位艺术天才,对雕塑、绘画、建筑、诗歌、设计等艺术门类都有涉猎,都取得过惊世骇俗的艺术成就。要不是他的雕塑和绘画成就太过于耀眼,他完全可以成为优秀的诗人。

诗人敏感而疯狂,是充满激情的人,用诗句表达自我情绪,吐露自己内心的狂热情感,记录生活的酸甜苦辣,常常是诗人最喜欢*事。作为雕塑家和画家的米开朗基罗,同样喜欢这样做。我们看看他曾经写过怎样炽热的诗句。

我的欢乐,就是忧伤。

无尽的欢乐不抵小小的苦痛!

越是使我痛苦的就越是使我喜欢。

你们不用再害怕生命和欲念的变化了,以后的日月不会对你们施暴了。必须和偶然都左右不了你们了……

这就是那个拥有诗歌细胞的人!生活中细微的打击都能引起内心的强力震荡,永远喜欢用喜怒哀乐的眼光审视着世界。

大卫雕像的真实人物,大卫雕像局部放大(1)

《大卫》

米开朗基罗的感情世界为什么会这样决绝?为什么充满爱恨情仇?如果理解他生活的时代,以及他的真实生活,或许,我们更能懂他。

为了生活,米开朗基罗一生都在跟两个人争斗,一个是大他23岁的艺术巨匠达芬奇(1452年——1519年),一个是教皇尤利乌斯二世(1443年——1513年)。

达芬奇与米开朗基罗先后毕业于“美第奇美术学院”,算是校友关系。这是由当时佛罗伦萨的名门望族——美第奇家族创建的,在艺术圈影响颇大,艺术学子若能进入这所高校镀金一次,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

因为早出生23年的缘故,当达芬奇的名声在欧洲如雷贯耳时,米开朗基罗还与默默无闻相伴,在旁人眼里,他还是一名不起眼的画师。

大卫雕像的真实人物,大卫雕像局部放大(2)

《大卫》局部

年轻气盛的米开朗基罗,怎么能受得了这种刺激?他决定要把达芬奇头顶的耀眼光环卸下来,戴在自己头上。因此,在20岁出头,米开朗基罗就曾经向上帝发誓:在艺术成就上一定要跟达芬奇相提并论。于是,两人在艺术上拉开了几十年的明争暗斗,一直到达芬奇去世后才告一段落。

米开朗基罗是聪明的挑战者。他明白,在绘画上他很难挑战成功,面对达芬奇那些造型精准,结构完美,光感细腻,色彩和谐的人物油画作品时,虽然他如饥似渴地在美第奇学院学习了3年,但他还是失去了自信。用自己的优势对比对手的劣势,或许才有可能成功。

他的优势是什么呢?无疑是雕塑。

接下来的日子,米开朗基罗的确是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雕塑创作上。直到他取得了成功,用一件雕塑作品向世人证明了他的才华。

大卫雕像的真实人物,大卫雕像局部放大(3)

《被缚的奴隶》

文艺复兴中前期,在政教一体的体制下,教皇尤利乌斯二世实际上是整个欧洲最有实权的人,他的权力一手遮天,因此,建造一座富丽堂皇的陵墓安排自己的身后事,是尤利乌斯二世早早就计划好了的。米开朗基罗有幸被邀请到罗马,参与这项伟大工作,正当他信誓旦旦,准备展示自己才华时,没想到,艺术总监勃拉曼特担心米开朗基罗抢了风头,便怀恨在心,就在教皇面前不断诋毁米开朗基罗。

为了大家的和气,教皇重新分配给米开朗基罗一项任务,那就是按时绘制出西斯廷教堂的天花板上的壁画。米开朗基罗为了不负众望,整整用4年多时间交了工,或许是完成的工期太长,他并没有人得到太多的赞赏和奖励,这无疑使他伤透了心。

此地不留人,那就远走高飞吧。为了养家糊口,此后几年,米开朗基罗从佛罗伦萨到罗马,再到威尼斯,甚至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心中的酸楚没有人能理解。

大卫雕像的真实人物,大卫雕像局部放大(4)

《先知撒迦利亚》

也是在这个时候,26岁的米开朗基罗开始酝酿一生之中最伟大的作品,就是后来的《大卫》。从1501年到1504年,历时四年,身材匀称而健硕,相貌英俊而潇洒,充满阳刚之气和自由精神的《大卫》创作成功后,终于让米开朗基罗长了一把脸,那是他跟达芬奇较量中,最引以为豪的作品。

1532年,50多岁的米开朗基罗又一次来到罗马,认识了年轻英俊的贵族——坎瓦尼里,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在他心头油然而生。

相貌堂堂的坎瓦尼里才高八斗,谈吐不凡,酷爱艺术,又是米开朗基罗的忠实粉丝。当米开朗基罗跟这个粉丝逐渐熟悉后,他发现他太像它了。那个它就是《大卫》,米开朗基罗四年心血凝结的艺术臻品。

他气宇非凡,充满浪漫个性与阳光气质,它同样如此。这是巧合还是臆想?米开朗基罗此时已经分不清了,因为他在《大卫》的成功里陷得太深了。

大卫雕像的真实人物,大卫雕像局部放大(5)

《哀悼耶稣》

或许,他是上帝为他派来的伴侣,米开罗基罗这样想时,就很快喜欢上了这个年轻人。面对艺术大师的抬爱,坎瓦尼里哪有不接受的道理。两人即刻成为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对米开朗基罗来说,这个年轻朋友如同一颗火星,蹦进了他的干枯的心里,让他的心里燃起了熊熊烈火,熊熊烈火又促使他似乎找回了自己20多岁的青春年华,还有那种心潮澎湃创作激情。对他这样一个年近60岁的老艺术家来说,最需要比生命还重要的创作激情,因为,创作激情可以延续他的生命。

从此,米开朗基罗总是有意无意地制造机会来接近坎瓦尼里,他甚至觉得自己爱上了这个年轻人。

面对米开朗基罗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喜欢,坎瓦尼里内心非常痛苦,他喜欢米开朗基罗是因为喜欢艺术,而米开朗基罗喜欢他,让他感受到了一种难以接受的压力。

大卫雕像的真实人物,大卫雕像局部放大(6)

《摩西》

更何况,同性恋在这个时期,不但被教廷严苛阻止,普通大众更认为它是洪水猛兽,是损神性尊严的变态行为。经过痛苦挣扎,年轻的坎瓦尼里不堪负重,决定逃离他的偶像。

米开朗基罗同样肝肠寸断,他无法阻止自己遗忘那个充满青春活力的身影。正如他的诗句“越是使我痛苦的就越是使我喜欢”,他被柏拉图式的爱情彻底征服了,正在经受着痛并快乐着的折磨。

米开朗基罗最终没有沉沦下去,是因为在某一天,她遇到了美丽乐观的贵族小姐科洛娜,她的身上同样燃烧着青春的火焰,那些火焰辐射到米开朗基罗的心里,足以把那一段不伦不类的精神之恋排挤出去,矫正了他的取向。

但米开朗基罗一生未娶,究竟为了什么?已经很难找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