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里爱情的信物,曾是无数儿童觊觎的美味
文‖胡朝霞 图‖网络
立春,又雨水,叫人格外想念花开的的日子,想念春天。
但清潩河两岸,一年一年的繁花,已经浓艳得让人麻木。
关于春天淳朴的印象,似乎依然沉淀在童年,弥漫在田野,藏在土地里。或许和钟情荠菜的张洁一样,曾经,我也是一个馋丫头!
银茅根的穗状花蕾,我们叫它茅芽儿,鲜嫩的时候,是儿时记忆里的美食。
雪一融,东风一来,河道,沟沿,地头,遍地都冒出了小兰草一样的银茅叶芽。
每年春天,村里几个小女孩儿都有一个幸福的约定——采茅芽。
一天天,盼到春三月。飞奔到田野,凭着小姑娘的眼明手快,一根根饱满光亮的茅芽儿,最终抓一大把。收获的欢喜,不可言说。(想看看本文作者胡朝霞老师上回写了啥美文?欢迎点击以下链接:)
大人们叫茅芽儿大擀杖,儿时即便不知《诗经》里佳人“手如柔荑”的美喻,心里也总不大乐意。感觉这豪放的名号,怎配它那般秀气的身段,更不必说它绵软微甜的口感,翠绿晶莹的色泽。想想粗壮笨拙的面杖,与小巧精致的茅芽儿简直相去万里,怎还用一个“大”字来形容呢?
我们一群小女孩等了一冬,采它的时候,是件多么幸福,多么隆重的事情呀!这时我总是忍忍,忘却它叫大擀杖。
采茅芽儿的幸福时光就几天时间,那几天徜徉在田野里的一群小姑娘,自由得如风一般,欢快得又像鸟雀。
这时农忙尚早,田地里是绿油油的一片。大人们没有焦麦炸豆时的紧迫辛劳,这时我们小孩子心里也很安然。学业似乎不是考虑的第一要务,可能自然这本书我们读得多一些,印象里,采茅芽有一种节日般的幸福,也有比赛谁更眼疾手快。
收获的喜悦也会与家人分享,当被奶奶夸奖“小闺女手真巧呀”,就有一种长大的羞涩。
田野里,没被发现的茅芽儿,幸运地逃过我们欢乐的洗劫。柔和的春光里,它们心怀一丝窃喜,纤细的腰身,逐渐出落得丰满。最终,在日渐暖热的初夏,摇出一簇簇絮状白花,像袖珍的芦苇,一阵风来,毛絮便四野里飘散。
总以为银茅根只会根生。其实,絮状白花里是有极小的种子。风带着它们,田野里,四处安家,和蒲公英一样。总觉得蒲公英受人偏爱,被写在儿时课本的歌谣里,似乎更文气。时节一到,风一吹,它的种子纷纷飘飞。儿时的意识里,离开母亲,是件极苦痛的事,就怜惜它们可能会悲壮地亡命天涯。所以,看到蒲公英漂亮的黄色花,一直不忍心掐。
也庆幸儿时的无知,以及对银茅根絮状花审美的迟钝。不然,记忆里采茅芽儿时节日般的愉悦心情会缩水变瘦!当然更不知朴素的它不只是一群馋丫头嘴里的美食,它还是《诗经》里爱情的信物,雅得简直让人惭愧。
一天天暑热,白茅根兰花似的叶,迅速变得修长,长得浓稠的地方会被农人割下喂牛羊。我们期待的甜甜的毛茅根也在土地里潜滋暗长!
深秋,兰花一样的叶慢慢干枯变黄。地下错综蔓延的根,决定停止生长,静静地藏在浅浅的土层等我们任意品尝。与白茅根更加甜蜜的约见,持续的时间会很长。少了采茅芽儿的时机限制,心情更平静欢畅。
一场秋雨,土层变得极松软。周日或是下午放学,顺着河坡沟沿,不用刻意找,看到干枯的茅草叶的痕迹,下手一拉,长长的白茅根便束手就擒。
剥去它的鳞状保护层,露出白嫩的根茎。折一节,郑重地含在嘴里。先感受一下它光滑的表皮,再由轻到重,细细地嚼。能清晰地听到牙齿挤压时,毛根爆裂的脆响。清新甘润的汁液,顺着舌尖迅速蔓延,丝丝琼浆,以清芬不腻的滋味,深情舒缓地溢入咽喉,沁入心脾,甜入肺腑。
想到现在吃那甜腻过头的甘蔗,需满把握在手里,大嚼大咬,响声震耳,汁液横流,来不及下咽,结果满地残渣,往往嘴里会磨出血泡。这种狼狈吃相,哪里有小姑娘享受白茅根时的自然文雅呢!
儿时,丝毫不懂乡野里的白茅根,含有什么甘露醇、果糖、或是芦竹素、白茅素。采回家的银茅根会洗净,吃两天新鲜脆甜的。其余的慢慢晾干,就成了冬夏长备用的泄火良药。
北方人饮食的粗犷,从不讲究什么药食同源。不知道极具药用价值的白茅根是可以做成美味佳肴的,配上瘦肉做汤,或是和猪肺一起煲。
童年里的白茅根,从没享受过高大上的搭配待遇。从田野里采来,便被我们吃进嘴里,清水一煮就给我们喝进肚里。但它消炎,祛火,清肝,利胆,止血的功效总被奶奶记着。在我们游戏,玩乐中,它已悄无声息地代替了苦药针剂,完成了它的使命。
记忆里,茅芽是最朴素亲切的那一个。成人的生活碌碌繁杂,回望一下吧,让它给你一丝童趣与暖意。
【作者简介】胡朝霞,建安区第三高级中学教师。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本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本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图无关。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本公众平台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