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写了一篇“嫡长子继承制”可不是“长房继承制”的小文,通过留言发现,有些读者别说对继承宗祧的嫡子含义不甚明了,甚至对嫡长孙的含义也不通,他们以为只要是“己身”嫡子所生的嫡子,不管是哪个嫡子所生,只要年龄最大的那个,就是嫡长孙。
显然,这些读者对嫡长孙的理解是有误的,所以才会认为朱元璋的嫡长孙朱雄英夭折后,新的嫡长孙就该是老三晋王朱㭎的儿子、朱元璋的第二孙朱济熺了。
本文就针对“嫡长孙”到底是指谁的,以及嫡长孙的继承权为何在他父亲的母弟之前,来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嫡长孙,在律法上的专业术语叫嫡孙,又作“适孙”。
通常情况下,在古代宗法制社会里,嫡孙(嫡长孙)就是专门指己身嫡子(嫡长子)的嫡子(嫡长子),在嫡长子继承制顺序中,仅次于其父——己身的嫡子(嫡长子)。
当然,在宗祧祭祀之外,嫡孙有时候也泛指己身的亲孙子,只要是某人的孙子,都可以自称是祖父的嫡孙,像现代某些人家,尽管不知道自己亲奶奶是祖父的第几任、婚姻合不合法,都能随意自称为嫡孙、嫡长孙。
特别声明一下,本文涉及到的嫡子、嫡孙两个名词,都是专指在宗祧继承方面的,并不指妻妾之子所分的嫡庶,喜欢杠妻妾嫡庶的读者君可以自行退散,谢谢。
在宗祧继承方面,只有一个嫡子,即俗称的嫡长子,就是“为父后者”,意思就是说身为父亲继承人的那个儿子,才有资格被称为嫡子,也叫适子、宗子、元子、冢子、大子、长子等等。
在嫡子的面前,不管是他的同母弟,还是异母弟,都被统称为庶子、庶孽、众子、余子、支子、别子、旁孽等等。
庶子者,为父后者之弟也,言庶者,远别之也。···
庶子,妾子之号,适妻所生第二者是众子,今同名庶子,远别于长子,故与妾子同号也。···
众子者,长子之弟及妾子。(汉郑玄《仪礼注疏》丧服第十一)
夫古人之子嫡庶也谨而严。即嫡母之次子。概同于庶孽。(《皇朝经世文编》卷64礼政十一服制上)
比如杨勇、李建成、李承乾等人,在宗子之位时,他们的母弟杨广、李世民、李泰等,都是庶孽中的一员,和身为嫡子、宗子的他们有着嫡庶之别。
同样是嫡妻所出的杨广、李世民、李泰等人的“嫡”,只能在和父亲妾室生的庶子比较时,才可以称嫡,在他们的宗子大哥面前,他们就和妾室子一样,被统称为庶子。
如果嫡子早亡,也没有嫡孙时,继承权就落在嫡妻所生的次子身上,这个次子,在唐宋律法中的专业术语叫“嫡子母弟”,在大明会典中被称为“次嫡”或者“次嫡子”,继承顺序排在第三,就可以成为父亲新的嫡子。
需要注意的是:明朝的藩王继承顺序,次嫡子是排在庶长子之后的,到万历十年才被排在庶长子之前。
洪武初定、亲王嫡长子年及十岁、立為王世子。···如无嫡长子、以庶长子承袭。亲王次嫡子、及庶子、年至十岁、皆封郡王。
郡王嫡长子、袭封郡王。···如无嫡长子、以庶长子承袭。次嫡、庶子、俱授镇国将军。万历十年议准、亲王嫡长子封為世子。次嫡、庶子封為郡王。郡王嫡长子封為长子。次嫡、庶子封為镇国将军。如世子、长子有故、亲王次嫡子改封世子。郡王次嫡子改封长子。(《大明会典》卷55王国礼一)
按嫡长子继承制,嫡子母弟能上位的前提,是没有嫡子和嫡孙的情况下,也就是说,身为嫡子母弟侄子的嫡孙,继承权在叔叔的前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