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叶扁担杆图片,扁担杆是什么样子

首页 > 自然 > 作者:YD1662023-04-15 04:02:14

新华网沈阳8月25日电(彭卓)从磨得发黑的藤条编筐中,62岁的老手艺人唐军翻出铁灰色的磨刀石,用袖口轻轻擦掉灰尘。“别小看它,它比你岁数还大呢!”唐军清了清嗓子,悠扬地唱出曾喊过上万遍的吆喝:“磨剪子咧,锵菜刀。”

在55岁的沈阳市民刘志勇记忆中,吆喝声从“磨剪子”“箍桶补锅”开始。“上世纪60、70年代家家都穷,锅、盆漏了舍不得扔,拿去打补丁;笨重的黑铁剪和菜刀钝了,每次花几分钱拿去磨一磨。补锅的人挑个扁担走街串巷,提供一条龙服务。”

“收破烂嘞”“刷洗油烟机”……时间回溯到90年代,各家会把废报纸、废杂志和易拉罐、塑料水瓶集在一起,喊收废品的人上楼,用铁杆秤称分量。

时至今日,34岁的刘松依然能够惟妙惟肖地模仿出儿时记忆里的声音。“铝制的易拉罐每个一角钱,是最值钱的。小孩子最喜欢跟在清洗油烟机的人身后,学他们抑扬顿挫的吆喝声。”

2000年以后,“回收冰箱彩电”“洗衣机、旧电脑、旧音响换钱”传入千家万户。经营废旧电器回收已经12年的王利国表示,废旧电器品类的变化,显示出社会在进步。

“从前是收音机、黑白电视、旧式洗衣机,后来是彩电、冰箱,现在是电脑、音响。废电器不断更新换代,说明老百姓的生活也在越来越好。”王利国。

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所长张宝义认为,吆喝声是传统社会的广告方式,它的曲调给人听觉感官刺激,形成特定的文化语言,成为民间生活习以为常的特定形态。

“走街串巷挑扁担、喊号子是苦活,不是生活所迫谁愿意干?”“叮”的一声,唐军孙女的手机收到一条新微信,是某淘宝店家发来的新品广告。“现在的年轻人聪明着咧,知道‘使巧劲儿’推销,不像我们当年那么‘轴’。”

“我是‘微信控’和‘微博控’,也是资深‘易物人’,前几天刚刚用一台老式录音机换了一个皮包。”电视上女明星代言的同城交易网站广告,则是“90后”女孩李培熟悉的“吆喝声”。

“把物品拍一张照片,利用互联网和手机终端发到交易平台,很可能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别人却寻找多时。”在李培看来,以往活跃在街头巷尾的吆喝声,如今早已被广告和网络营销等新式“吆喝”所取代。

“电视广告、微博等新兴媒体形式,与传统的吆喝声并无本质区别,都是在推销和宣传自己。”张宝义认为,与吆喝声相比,电视广告、新媒体宣传侧重视觉刺激。“网络媒体的‘吆喝’复制了过去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默契,在新媒体时代继承传统文化心理,在现代化社会重新演绎传统情怀。”

走街串巷的“扁担郎”,骑电动三轮车的老大叔,互联网搭建的同城交易平台,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易物交互……林林总总的“吆喝声”连年演变,中国的一个个时代也在折射中不断变迁。

“现在好多人都怀旧。如果有可能,我想开个体验旧式磨菜刀、箍桶这些老手艺的小店。到时候让孙女帮我上网打广告,发动朋友帮忙微信、微博宣传。”唐军笑着畅想他的新计划。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