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五百年前,中华文明走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转折点,春秋末期,周天子作为天下共主的权威地位早已丧失殆尽,各诸侯国之间大大加快了以强并弱的步伐,进入战国时期,各国君主纷纷进行变法改制,追求采用富国强兵之策,并先后称王,意图兼并天下,平一宇内,中国版图上众多诸侯国争相称霸的格局向七雄并立,一决雌雄的局面发展转变,群雄逐鹿中原,战事不断,争城以战,*人盈城,争地以战,*人盈野的险恶局势,使各国常常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战国的历史是一段比拼国力和竞技军事的历史,其间又有策士游击穿行,纵横捭阖,展现了一幅风云诡谲的历史画卷。
战国时代,战火笼罩着中原大地,春秋以来数百年的相互征战,大多数诸侯国已被蚕食、分解,逐渐消失在兼并战争的硝烟中,脱颖而出的是当时七个最为强大的国家,史称战国七雄。春秋时期最强大的晋国分裂为魏、赵、韩三个国家,魏国在战国初年,国势最为强盛,依靠强悍的武卒,一举成为战国时代的第一个霸主,齐国也是春秋时的强国,濒临海滨,物产丰富,田氏代齐之后,又加强了对鲁卫等国的侵夺,疆域进一步扩大,春秋时期另一个唯一能和晋国抗衡的超级大国楚国,进入战国之后依然不断开疆拓土,疆域为各国之冠,燕国在七雄之中实力最弱,但因地处北方,非四战之地,所受的冲击较小,但也在东北开疆拓土,韩国在三晋中国势最弱,但占据中原膏腴之地,经济发达,在灭掉郑国之后,实力更有所加强,长期与游牧民族对抗的赵国,胡服骑射后,兼并了北方的代国,大大扩充了版图,僻处西陲的秦国,在经过二百多年的浴血奋战后,终于彻底征服了周边剽悍的游收民族,统一了西北高原,就在七雄获得部分兼并胜利而使得疆域不断扩大的时候,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模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以往那种贵族交战点到为止、揖让有礼的情况不复出现,取而代之的是殚精竭虑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于是平民也开始被征发入伍,人数多寡成了最基本的致胜因素,为此各国都建立了数以十万甚至百万的庞大军队。
陈相灵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 教授
陈:也就是说到了春秋以后,我们说铁器发明了,铁器有了以后,人们就可以开垦更多的土地,那么有了更多的土地之后呢,你这个周王室我就可以不听你的招呼了,过去我是用什么控制呢,我用土地来控制你,现在没法去控制了,所以说诸侯之间的战争就爆发了,爆发之后呢,随着战争的频发,那么又需要更多的士兵,这就促进了军队这个兵员的发展。
邵蓓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副研究员
邵:战国时期它实行的是一个,因为有了户籍制度,是按户征兵,所以就是说征兵的范围已经就是男子在户籍的,一般来说十五到六十岁都要去征发兵役。
熊家冢楚墓车马坑 湖北省荆州市
西周春秋时期,贵族喜欢随葬车马,在全国发现过很多贵族的车马坑,随贵族地位的高低而规模不同,因为战车是当时最主要的战争工具,战车的数量是国力的评价标准,战国时代,为了机动灵活,战车也经过改造,规矩缩小,车轹减短,驾车的马也披上了甲片,防护更加严密,车兵是春秋时期各国军事力量的主要组成部分。战国时期,车兵依然存在,但其重要性相对下降,逐渐让位于步兵和骑兵,步兵在各国军事力量构成中的地位发生着重大变化,早先步兵都是跟在战车后面,辅助攻击以及提供后勤的,但在春秋时期,晋国因为在与戎狄作战的过程中,发现步兵比车兵灵活,也开始建立自己的专门步兵队伍,被称为行(hang),但在那时,步兵依旧还是点缀,随着战争规模扩大,普通百姓成为编户齐民,到年龄就征发入伍,对于他们来说,驾驶战车这项复杂的技能一时之间难以掌握,加上战争开始采取诡道,场所也从广阔的平原迅速扩展到山林、江河和险要之池,车兵在山林之地远没有步兵的机动灵活,极易受地形限制,而步兵普遍装备的具有远射能力的强弓劲弩,能在远距离短时间内将排列整齐的车阵射得阵形大乱,到春秋晚期,尤其是战国时期,各国新组建的成建制的独立步兵已成为当时作战的重要力量,不仅如此,战国的期,各国都在边境和交通要道上建立关塞,利用山水之险赢得作战之利,而不像以往那样在平原广隰(xí)对面决战,因此笨重的战车逐步退出战场。
陈相灵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 教授
陈:中国步兵开始慢慢地开始发展壮大,当车兵在春秋末期慢慢退出历史舞台之后,到战国就开始什么兴起了?骑兵就开始兴起了,特别是游牧部落,它有了新的,有了骑兵了,那么步兵跟骑兵去作战的话,他又不占据优势。
战争对速度和灵活的需要刺激了骑兵的兴起,骑兵的兴起反过来促进了速度和灵活性的发展,马是很早就被驯服的骑乘工具,在战国时代,中国北方生活着的游牧民族,已经骑射精湛,行动轻捷便利,与多个少数民族接壤的赵国各受胡骑侵扰之苦,赵国虽然武器精良,但是笨拙的战车和迟缓的步兵,在来如飞鸟、去如绝弦的胡骑面前,只能是挨打的靶子,早期中原人不会骑马,马只是用来驾车,在春秋末年,开始有人骑马,但在马上骑乘自如地打仗,这技巧还没有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