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湾属于淤泥质海湾
深圳湾是一个半封闭感潮海湾。受地理条件影响,水动力交换较弱,是一个“温柔内敛”的海湾。
深圳湾是典型的河口-海湾湿地生态系统,与伶仃洋直接相连,同时具有河口和海湾的特征。深圳湾水深较浅,平均水深约3~4m,东部最浅,其中靠近福田区海岸线处平均水深不超过1m,枯水期落潮时水底地形时常出露水面,形成著名的深圳湾红树林湿地。
由于同时接受着来自珠江口外围及深圳河、大沙河及元朗河等湾内河流的泥沙和淡水输送,每年通过这三条河流搬运的总输沙量约为8.38x104 吨,泥沙赋予了深圳湾淤泥质海湾的属性。
淤泥质海湾最大的特征是退潮后较大面积的淤泥质潮滩。相较于沙滩,淤泥质潮滩的泥沙颗粒较细,坡度平缓。河流与潮流为潮滩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泥、沙、碎屑和营养物,这里生活着众多的鱼、虾、蟹、贝,为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淤泥质潮滩还发育着一种极为特殊的生态系统——红树林生态系统。
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有“海岸卫士”“蓝碳明星”“天然物种库”等美称。红树林能吸收二氧化碳、调节气候、净化水质、抵御海啸与台风、养育丰富的鱼类和底栖动物,发挥着重要的生态系统功能。
深圳湾水环境不断改善
因深圳湾海床平坦的地理位置条件,一方面决定了其自20世纪50年代末成为深圳和香港污水源的汇集区,另一方面导致大量的挖掘用于鱼虾基围养殖。
为了有效保护深圳湾海域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深圳湾从2014年5月1日开始设置禁渔区,有效期至2024年4月30日。在此期间内,禁止一切养殖、捕捞行为。
同时,深圳利用 “河长制”等平台和抓手,持续对深圳河、新洲河、大沙河、后海中心河等在深圳湾入海的河流进行科学治理,从源头上改善了深圳湾水质。
2016年起,深圳市开展了治水提质的重大战略,水务部门先后关闭深圳湾流域的16处排污口,一系列措施促使深圳湾水污染得到控制,水质有了显著好转。
随着深圳水环境的不断改善,深圳湾渔业资源得到了有效地保护,大量的鱼群和候鸟在此栖息繁衍。“鱼翔浅底 鱼跃鸟欢”这样的壮美画卷,已经成为了深圳湾独特的城市景观。
每年11月到次年4月,是深圳市民欣赏万鸟腾飞的最佳时机。市民既可以拍摄到上万只鸬鹚在深圳湾成群觅食的壮观场面,也可以欣赏到鱼群齐跃,踏浪而舞的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