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襟翠翰两参差,径拂烟花上细枝,春水渐生鱼易得,不辞风雨多坐时。(唐陆龟蒙《翠碧鸟》)
《三才图会》翡翠
翡翠,这价值万金的宝石,不知道吸引了多少美女的目光。她们用翡翠打磨、切割成各种饰物来装饰自己美丽的身体。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翡翠”这个词是本来形容的是一种鸟,这种鸟毛色华丽,雄的是红色,嘴也是渐变的红色,叫做“翡”,雌鸟是绿色,嘴是黑色的,叫做“翠”。这个词字体结构上的“羽”旁就是明证。一直到清末,人们在缅甸发现了一种漂亮的矿石,颜色就如同翡翠鸟一般华丽。因此给它们取名曰“翡翠”。没想到声名雀起,反而把鸟儿给盖过去了。
不过现在一般都认为,翡翠指的就是翠鸟。
李时珍把翠鸟归于水鸟是有些不符合现在的鸟类学观点的。因为翠鸟是一个大族,鱼只是其中一部分成员的部分食物,昆虫、老鼠有时都会成为其猎物。而传统分类法仅因为其常出没在水边就将其列为水鸟,这不是科学的做法。
古人对翠鸟有三种分类法,一种按居住环境来分,就是“山翠”和“水翠”。山翠个大色暗,体型如鸠居住在森林里。水翠娇小玲珑。居住在水边田埂上,对人们来说,它们的价值也是不一样的。
另一种分法是按出产地域来分,就是“南翠”和“北翠”。但人们更习惯第三种分法,也就是按个头来分,将其分为“翡翠”与“鱼狗”两个堂口。翡翠个大,鱼狗个小。但性情却相差不远。而到了现代,更是改弦更张,对“翡翠”和“鱼狗”的区别再不看个头,而是看色彩。翡翠更鲜艳一些,色彩艳丽,十分漂亮。鱼狗则是简单而经典的黑白配,要显得朴素很多。然而可能有人会奇怪,翠鸟给人们的感觉一直是那种可爱的萝莉小仙子的模样,色彩鲜艳的小身子,长长的嘴巴几乎占了个子的一半,脚爪小得几乎看不见,真是又萌又可爱,怎么可能与狗这种生物挂上号呢?当然有时狗也是很萌很可爱的,不过“鱼狗”有时也被叫做“鱼虎”又做何解呢?
《三才图会》鱼狗
原因很简单,无论是狗还是虎,都不是对人的,是对鱼的。别看翠鸟个头小,捉起小鱼来一点也不逊狮虎。平时不动声色潜藏在荷花之上,待到时机有利,猛然发动,有如闪电一般击入水中,叼起一尾几与自己等长的鱼儿。其实它的结构就是针对捕鸟而进化的。长长的大嘴,无论捉鱼还是给自己挖个土洞安巢都是一把好手。小小的脚爪,不善行走,只长跳跃,这极大的减轻了自身的重量,有利于它发动攻击,提升了很高的精准度。想来古人也是观察入微,对于这种凶猛的势头印象很深,所以才给它取了个如此有特色的名字。不过翠鸟应该也有自己的苦衷。对于生物来说,个子越小,热量散发越快,对维持生命的能量的需求就越是迫切。而作为飞禽,这一切的需求更是加倍。这也就难怪在古人眼中,翠鸟是如此的贪婪了,成天捕鱼来吃似乎都不够。
现在翠鸟一族内部其实是分成三个堂口,一不留神就会弄错。它们中的翠鸟堂指的是那是那些体型小,尾短的族群。翡翠堂是指个子大,尾长的族群。还有鱼狗堂,它们有单独的古名,叫做“鴗”,还有个外号叫“天狗”,这个称呼玄机很深。这些鸟儿的羽衣变成了黑白配,与彩色的同宗兄弟们有很大的区别了。
从很早以前,中国人就注意到这种美丽的小鸟了,并渴望将它的美丽占为已有。于是自先秦开始,就发展出一种极特别的传统工艺:点翠。那就是将翠羽化为宝石的技术。
这项工艺古老而悠久,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在《离*》中就记载于楚王的衣钩采用了点翠。及至后为,翠鸟皮一直是南土对中原的最重要的进贡物资,目的就是为了为皇后公主们制作美丽的点翠饰品。从这个记载看,传说中制作点翠必须生拔翠鸟毛的记载肯定是有问题的。而且,在中原对翠羽的需求没有传入岭南之前,翠鸟本身就是当地人的日常食物,被腌着吃,真是糟蹋了一身的好羽毛。
当然,由于中原的达官贵人对翠羽的需求也促进了对翠鸟的捕捉。据记载,南方曾经有专门进行翠鸟毛交易的“翠肆”存在。当地人在水边的翠竹上架设罗网,用哨子模拟翠鸟的叫声,吸引它们前来“自投罗网”。一次能够捉上百只。虽然很多时候只是拨取它们的羽毛后就将它们放走了,但也造成了很多死亡。
《和汉三才图会》鱼狗
点翠工艺精细而复杂。人们须要先挑选最好的翠鸟毛,有传闻它必须是从活的翠鸟身上拔取,这样才能保证羽色的鲜艳夺目。一只翠鸟身上只能拔取二十八根羽毛,分别是左右双翅各十根,尾上八根。这是大型的飞羽,用这些羽毛做的制品叫做“硬翠”。色彩更有整体感。而用比较细小的羽毛作的就叫“软翠”。颜色更细腻一些。然后是分色。将其按不同的颜色分好,力求色彩的纯正,蓝色有如天空,碧色宛如碧玉,翠鸟的特色就是同种的兄弟,身上的颜色的深浅都是一样的。象是在同一个染缸里一批染出来的。好坏的关键更取决于手艺,有“蕉月”、“湖色”、“深藏青”等称呼。接着用特别的胶水和精细的工艺,将其一根根地镶嵌到早就打制好的金银胎体上,让其呈现与众不同的风貌。由于结构色的存在,一件制作完好的点翠精品在不同的光线照射下会带有美丽的幻彩光呈现不同的色泽,这是其他珠宝难以达到的,与珍珠玛瑙相映毫不逊色,一起营造出富丽堂皇的感觉。但翠羽的颜色只能保持百年,足见其珍贵。古代点翠作品的最高成就就是唐朝安乐公主李裹儿的“百鸟裙”。当然其中可能还有其他鸟儿的羽毛,但翠鸟无疑是主力,其白天看是一色,夜晚看是一色,灯下看又是一色。真可谓变化万千,巧夺天工。不过为了得到这样的一条羽裙,不知道连累多少无辜的小翠鸟枉送性命!
不过呢,古代也不乏环保主义者。点翠成品虽小,翠鸟的捕捉、运输,以及与其相配的金银珠宝就是一笔不菲的开销。因此,古代要想搞清廉建设,翠羽制品首当其冲站在了风头浪尖。安乐公主的那条漂亮的百鸟裙,就被唐玄宗带到麟德殿上付之一炬。而后历代皇帝也多次发文件禁止制作和销售点翠制品。如宋高宗二十七年就下诏禁过一次,在大街口上烧尽了外国进贡的六百余只翠鸟,并以此为开端禁止内宫穿着翠羽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