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易经》中把“九”称为阳数,而九月九日,两九相叠,意为重阳。
自古,关于重阳节的古诗词不少,最著名的要属王维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西京杂记》卷三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可见,古时重阳节插茱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习俗呢!
在中药当中,被称为茱萸的有「山茱萸」和「吴茱萸」这两种,那这里插的到底是哪一款?
今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两味药吧!
山茱萸,可以补益肾精,又可以助肾阳,阴阳双补山茱萸,味酸涩,性微温、质润,温而不燥、补而不峻,既可以补益肾精,又可以助肾阳,阴阳双补,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入药一般用的是山茱萸的皮,又叫山萸肉。
针对肝肾亏虚导致的眩晕耳鸣、腰膝酸软,可以用山萸肉和熟地、山药配伍,共同滋补肝肾之阴。在这三味药的基础之上,若再加上茯苓、泽泻、丹皮,就是治疗肝肾亏虚的基础方「六味地黄丸」。
另外,山萸肉温补、酸涩收敛,除了补肾精,还可以固精缩尿,在补益之中具有封藏之性。
针对肾精、肾气亏虚导致的遗尿、尿频,应当收敛、固涩,可以用山萸肉和沙苑子、覆盆子配伍。
吴茱萸,可以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吴茱萸,味辛、苦,性热,可以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有小毒。
吴茱萸性热燥裂,与温补脾肾、涩肠止泻的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同用,即「四神丸」,专治脾肾阳虚引起的五更泻。需要注意的是,吴茱萸大热,阴虚内热忌用,孕妇慎用。
另外,针对脾胃虚寒、脾肾阳虚导致的口舌生疮,可以取适量吴茱萸研粉,调成糊状,贴于脚心涌泉穴,引火归元。
张景明教授认为:深秋季节,即将迎来冬季。秋天主收敛,要养阳气的收,山茱萸补肝肾、收涩固脱,深秋宜用收敛肾阳的山茱萸。
另外,冬养阳气的藏,阴阳互根互用,要藏于阴中;且冬主肾脏。山茱萸补益肝肾,与即将到来的冬天相匹配。日常用山萸肉泡水喝,既补益肝肾,又滋阴。
从产地来看,吴茱萸生长在吴国一带,山茱萸生长在丘陵地带,为山西、陕西、河南的道地药材,王维诗中的山东指的是华山以东。综合来看,诗句中的“茱萸”,应该是山茱萸。
不过,不管插的是哪种,对于我们来说,认识了两味中药也很不错啦。
重阳佳节,秋高气爽,去登高望远、赏菊唠嗑,颐养身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