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入海口)
反之,当海洋受到气候的影响收缩的话,海水褪去的地方就会变成陆地。古黄河就可以趁机壮大,延长河道继续向前方流,这叫“海退河进”
不论是海洋变陆地还是陆地变海洋,原本的入海口肯定都是无法继续使用了,古黄河就必须得自己另外“寻找”一个新的合适的地方。
从科学家们这么多年的研究成果来看,这样的过程不止发生过一次。仅考虑规模比较大的情况,最近这10万古渤海就有过3次这样的轮回。
10万年前到7万年前那次大海扩张,是时间最为久远的一次。山东和河北的很多地方,都被淹没了,像廊坊、寿光这些城市都变成沿海地带了。
但如果说海退的规模的话,那得属第二次最大。5万到2.3万年前,海洋大幅度扩张。随后的1.8万到1.5万年前,是海急剧后退的阶段。
(渤海)
与今天比较,当时的海平面很低,人们甚至在海底160米的地方都发现了淡水生物存在的痕迹,这表示水退去之后的陆地历经了一轮新的繁荣发展。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一个发现是在济州岛附近的海域,找到了黄河泥沙以及古河道。这说明,古黄河曾经流经过此片区域。
深入探索之后,一个个历经万余年留存下来的证据告诉了人们:1.5万年前,济州岛是黄河的入海口。
众所周知,今日之黄河发源于世界屋脊自东营入海,总长多达5千余千米,已经足够让人震撼。可是万年前,它的规模更甚许多,直接延伸到了如今的黄海海域。
不过,在1.2万年前,干冷的气候发生了改变、冰期也结束了,海洋重新“收复失地”。渤海地区灌入水成为名副其实的海,古黄河随之后退。
(黄河)
每一次轮回,都表示入海口至少发生两次以上大的变化。天津、河北、山东乃至半岛,都曾经承担过入海的重任。
三、因黄河而诞生的平原,福祸两相依在中华文明有了文字记录以后,关于黄河的内容是多如牛毛:在大禹治水这个流传了4000多年的故事中,治的就是黄河水。《山海经 》中也不乏与干流、支流相关的描述。
黄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太大的意义,没有它整个民族的历史都将被改写。比如,京、鲁、苏等地人民脚下所踩的这片平原将不复存在。
华北平原所处的这个陆块非常古老,最初是不同板块之间的碰撞挤压所形成的地貌变化,不过此时主要是水平方向的改变,中间伴随着比较缓慢的升降。
这一阶段的地壳整体上是比较稳定的,只是产生了区域性的凹陷和变形。但是到末期的时候,断裂就开始出现了,形成了盆地并随着运动的持续而发展成为较大的平原。
(大禹治水壁画)
在下一个阶段,主要运动从水平变成了垂直,不仅影响了平原的演变还直接影响了黄河的孕育。太行山因此高耸而出,下面逐渐成为一片地势较低的平原。
古黄河形成之后又过了很久,一度阻挡在它和沂沭河之间的障碍消失了,然后黄河就从孟津穿流而过。
黄河之所以有此名讳,源于其河水浑浊呈黄色,背后的原因是携带了巨量的泥沙。河水翻腾之处,必见滚滚黄沙。
泥沙并不能全部都被带走,而是会有相当多沉积下来,尤其是在地势较低的地方能堆积在一起形成冲积扇。在孟津,就有黄河造就的大面积冲积扇,最远延伸到了山东的西南部。
除了黄河还有淮河等多个河流都形成了类似的地形,当然黄河是绝对的主角。仅仅以最近的百余年作为计算单位,它冲积出了0.23万平方千米,占华北总面积的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