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
5月29日晚上10点,刘伯承元帅再度踏上泸定桥,他在泸定桥上踱步了好几来回,从桥的这头走到那头,最后在桥板上连跺三脚,感叹道:“泸定桥,泸定桥,我们胜利了!!”
此次战斗粉碎了蒋介石欲借大渡河把红军彻底剿灭的企图,红军又一次成功躲过了蒋介石的围堵,也打破了我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预言。
同样的地理环境,甚至红军的境遇比石达开还要艰险,国民党的机关枪、迫击炮的*伤力比清军传统火炮要高出了几十倍。
为什么红军就能抓住机会安稳渡河呢?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红军明白“民能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冕宁县到安顺场一线都是崎岖难走的山路,是彝族聚居区。红军在抵达彝族部落的当晚,就积极召开大会,鼓舞群众联合起来打倒军阀。
并且立即组织军队,收缴当地土豪地主的财产分发给贫苦民众,让地主阶级失去了对权力的掌控。
尤其是先遣军刘伯承同志,还与彝族沽基家首领小叶丹结为异姓兄弟,此举当然获得了当地民众的大力支持。
二、红军的战术指挥得当。石达开没有抓住时机及时渡河,红军吸取了这个教训。将部队分为左右两个纵队。
三、一队强渡大渡河沿河东岸朝北前进,另一队急行军抢夺泸定桥,这样就以迂回夹击的方式轻松击溃敌方守军。
四、红军战士顽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红军为突破蒋介石的围堵,在抵达安顺场渡口时,已经连续急行军了80多天,每个战士的脚上都磨出了血泡,但是红军战士们喊着:“要桥不要命”的口号,怀揣着坚持革命的理想信念,仅用了三天时间就突破了地方部队的围捕。
从长征到抗日再到解放战争,共产党人经过了无数场战争的洗礼,却依旧能以饱满的斗志投身到革命事业中去。他们顽强不屈的精神与斗志,总是能够披荆斩棘、化腐朽为传奇。
*在诗里写道:“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奔腾怒号的大渡河水埋藏着多少血与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