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是怎样划分等级的呢?
飓风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和五级飓风,
对应的最高风速分别为
一级:74~95英里/小时;
二级:96~110英里/小时;
三级:111~130英里/小时;
四级:131~155英里/小时;
五级:156英里/小时以上;
而台风国际上以其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来确定强度并进行分类。
超强台风(16级或以上)最大平均风速大于51.0米/秒;
强台风(14~15级)最大平均风速41.5~50.9米/秒;
台风(12~13级)最大平均风速32.7~41.4米/秒;
强热带风暴(10~11级)最大平均风速24.5~32.6米/秒;
热带风暴(8~9级)最大平均风速17.2~24.4米/秒;
热带低压(6~7级)最大平均风速10.8~17.1米/秒;
台风的怎么取名?
台风的命名是由世界气象组织(WMO)负责的,根据WMO的规定,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台风命名方式。
在西北太平洋(包括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区)、北印度洋和南太平洋的西南部,台风会依次命名为预先确定的名字列表。
每个地区有自己的命名列表,例如中国的台风命名列表由中国气象局制定。
这些名字通常是在事先确定的一组名单中轮流使用,以按字母顺序进行命名。
而在北大西洋、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地区则采用不同的方式。
每年的第一个风暴名称是以字母A开头,第二个是以字母B开头,依此类推。
如果在一个季节中风暴数量超过命名列表中的名字,后续的风暴则采用希腊字母进行命名,例如Alpha、Beta、Gamma等。
台风的命名有助于区分和追踪不同的风暴,使公众和气象部门更容易进行沟通和交流。
此外,经过多年的台风命名实践,也有助于提高人们对台风的认识和警觉。
并不是所有台风都可以拥有名字的,必须要达到一定级别才能够被命名,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的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年复一年地环循重复使用。
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世界气象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香港、日本、老挝、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以及越南等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每个国家或地区提供10个名字。
这140个名字分成10组,每组的14个名字.按每个成员国英文名称的字母顺序依次排列,按顺序循环使用,命名表很少用人名,大多使用了动物、植物、食品、某些形容词或美丽的传说等。
事先制定的命名表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但遇到特殊情况,如果某个台风造成了特别重大的灾害,被人所共知后,为了防止同名,将从命名表中删去,这个名称成为唯一性。
除名还后,新的名称再进行增补。
我国中央气象台和香港天文台、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台共同协商,制定了一套统一的中文译名。
中国提供的名字:龙王、玉兔、风神、杜鹃、海马、悟空、海燕、海神、电母和海棠;
香港地区提供的名字:凤凰、马鞍、珊珊、白海豚、玲玲、榕树、万宜、启德、彩云、狮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