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二十八年,齐人徐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福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派遣徐福为自己寻求长生不老药的故事大家一定都听过,当年徐福带着三千童男童女,乘船东渡去寻求三座神山和不老仙药,留下了与之有关的种种传说。
虽然徐福一去不返,未曾寻到不老仙丹。但2000多年来,人们对于长生不老的兴趣,不曾衰减;对于衰老奥秘的探寻,也从未停止…
徐福渡海帆船的浮世绘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谁的寿命更长?看看亚里士多德怎么说在秦始皇派遣徐福东渡的同时,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在苦苦思考衰老背后的秘密。亚里士多德比较了不同物种和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的寿命,试图找到不同物种、生活方式或者栖息地环境与寿命之间的相关性。
亚里士多德 (图片来源:longevityhistory.com)
根据自己的调查结果,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论生命长短》中总结了四条普遍的长寿规则:
1.寿命最长的植物比寿命最长的动物寿命更长;
2.有血的动物比无血的动物寿命更长;
3.陆生动物通常比水生动物的寿命更长;
4.大型动物的寿命通常比小型动物要长。
对此,亚里士多德进行了相应的解释,他认为生命之长短或许与水分有关。亚里士多德指出,活着的动物是温暖而潮湿的,而尸体是寒冷且干燥的,衰老的过程其实是体内所必须水分的干涸过程。他进一步推断,大型动物和有血动物体内含有更多的水分,所以可以存活更长时间。不得不说,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大即长寿”看起来确实有一定的合理之处,鲸鱼和大象的一生相比于老鼠而言,是漫长的,它们慢慢成长,缓缓老去,有条不紊地过完自己的一生。
但另一方面,对于亚里士多德总结而出的规律,我们也很容易找到一些反例去推翻它。举个例子,我们之前在关于狗狗体型的科普中就曾提到过,体型和狗的寿命存在一定的联系,体型小的犬寿命更长。
大型犬和小型犬在寿命上的差异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不仅如此,那些经常呆在水里的龟鳖更是个顶个的长寿。“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龟”,话糙理不糙,高度概括了龟类长寿的特点。每每看到趴在石头上一动不动晒太阳的龟龟,都会有一种时间在它们身上静止的错觉。
虽然亚里士多德的提出的规则和解释在如今看来好像并不合理,但其对于动物寿命的观察依旧体现了古人对于衰老这个问题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