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是这样保护古籍的
个人典藏古籍的传统,在北京十分悠久。
在北京收藏古籍,得天独厚。据记载明清时代,北京就有古籍图书市场,而北京历史上收藏古籍的著名人物,数不胜数,最早的是《韩诗外传》作者韩嬰,西汉燕人,所藏古书,以儒家为主。清代北京藏书家朱筠,将上乘古籍藏书献进四库全书之中。
古籍典藏,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保护,像呵护孩子一样呵护古书。有人会反对说书是用来读的,没错。按藏书界的规矩,典藏之书,如需要阅读通常是要另购副本。副本可以是原书,或新印本。这也是古籍保护的一个通例。典藏的含义,“典”最初的意思是给贵宾奉上斟好酒的酒杯,以示敬重。所以我认为古籍典藏,即保护。这样才能与简单储藏古书区别开来。
什么书可以被称作古籍
对典藏来说,什么是古籍,是首先要了解的。古籍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古籍指所有古代著作文献的作品,不考虑出版年代。比如2022年出版的《论语》,一般人把阅读它也叫读古籍。就典藏而言它这样的属于新印古籍,对此一般爱护就可以了。狭义上的古籍,其中有两类,一类是严格意义上的古籍,指1911年辛亥革命以前的所有书籍、文献、地图、家谱族谱,等等。如清版《粤雅堂丛书》《知不足斋丛书》,等等。另一类是1949年以前出版的线装、平装古籍。1911-1949年之间出版的古籍,大量毁于战火,存世数量很少,这一时期的古籍,不论线装书,还是平装书,很多在版本上拥有较高价值。作为文献,它们又是那个时代文化的证物。此间的代表作有线装本《四部丛刊》,聚珍版《四部备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