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海豹和海豚薄薄的尾叶及鳍状肢的温度也很低,使身体内部的温度与周围海水的温度差不多,这些动物的体内,有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热交换系统,通过一种巧妙的设计,来完成这一任务。在这些部位,输送热血到肢体的动脉,与回收冷血送回到心脏的静脉紧紧地缠绕在一起。这样,热血便被冷却,冷血则被加热,因此就可以使得肢体部分的温度,经常保持在低温的状态下,所需要和所散失的热量,就会少得寒。
但是,要在极地环境里生存下去,只靠抗寒和保温还是不够的,对许多动物,特别是那些个体比较大的动物来说,身体内还必须要有这样的机制,在必要时能把体内多余的热量尽快散发出去,例如,企鹅有时候可能会遇到零度以上的温暖的天气,它们就会热得受不了。
而在海洋里时,它们不仅要飞快地游泳,似追逐鱼虾,填饱肚皮,有时候还得拼命逃窜,以摆脱海豹和嗜*鲸的袭击,这时候。它们身体里就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必须尽快散发出去,北极驯鹿也是如此,在某一时刻,它们可以安安静静地进食,而转眼之间,可能就得疾驰而去,以逃避狼群的进攻,这时候,从驯鹿和狼身上所散发出来的热量,大约等于平时的20倍,主要就通过它们软毛稀薄的腹部、耳朵、腿、尾巴以及迅速喘息的舌头,很快散发到体外。人类也是如此,在做激烈运动时,总会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就是因为身体内产生出大量热量的缘故,如果身体里的热量不能通过出汗和喘气很快散发出去,就有可能热得休克过去,甚至倒地而死,一命呜呼。
使科学家们惊叹不已的是,许多极地动物,具有既能抵御严寒,又能忍受酷热的本领,例如,研究人员发现,北极山坡上盛产的金花鼠,以及鼬鼠、狐狸、狼和小北极熊等,都能忍受酷热,甚至比北美旅鼠等沙漠动物所能忍受的温度还高20多度,由此可见,这些动物体内,用以调节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借以应付寒冷的那一套精密的控制机制,同样也能有效地应付酷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