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河-泸定桥】
自秦朝之后,称为天府之国的四川一直是中原王朝(含南方大型王朝,如南朝、南宋)重要区域,是中原王朝与周边部落的相接点,可以说四川的安危直接影响着王朝稳定与否。在这种情况下,大渡河的重要性就突显出来。
大渡河西有大雪山,东有夹金山,两山夹一河,距四川盆地较近,是其战略屏障之一。
古时大渡河附近的部落,借着险峻的地势,常侵扰四川盆地。尤其是唐朝安史之乱后,西边的吐蕃和南边的南诏都盯上了四川盆地。
779年(唐代宗大历十四年)十月,吐蕃与南诏联兵十万之众,分三道大举进攻西川,联兵甚盛,攻州陷县,形势危险。李豫派名将李晟(雪夜入蔡州的李愬之父)率兵救西川,将吐蕃与南诏的联兵打得找不到北,追到大渡河的西岸,联兵惨败,战死及饿死、掉悬崖摔死有八九万人。
此战给吐蕃和南诏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但大渡河是吐蕃、南诏进取西川的必经之地,也是必争之地。到了唐朝后期,主要是南诏围着大渡河在做文章,而唐军一旦守不住大渡河,南诏兵在平原地区就如入无人之境,攻陷很多州县。
对唐朝乃至对后来的宋元明清来说,大渡河堪称是四川的西大门,大渡河安则四川安。北宋建立后,守内虚外,不敢进攻大理,赵匡胤在地图上划大渡河说:“此外非我有也。”北宋徽宗时,大理国打算与北宋在大渡河通商,也被宋徽宗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