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河,古称北江、戢水、涐水、沫水、大渡水、濛水、泸水、泸河、阳山江、 羊山江、中镇河、鱼通河、金川、铜河。历史上作为长江支流岷江的最大支流。但从河源学上应为岷江。
位于四川省中西部,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交界区域,天然落差4177米,年径流量488亿立方米,蕴藏3373万千瓦水能资源,可开发量约为2460万千瓦。
在漫长地质历史时期,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导致青藏高原隆升,这一区域的地壳发生强烈的挤压、褶皱和断裂等运动。
使得大渡河源头地区的地势逐渐升高,形成了高海拔的山脉和高原,为河流的形成提供了水源和地势落差。同时,断裂构造为河流的发育提供了通道,控制了河流的走向。
在地势落差作用下,降水和冰雪融水汇聚形成水流,水流对地表岩石和土壤进行侵蚀、搬运等作用。长期的下切侵蚀使河谷不断加深,侧蚀作用使河谷拓宽,逐渐形成了大渡河现今的河道形态。
大渡河发源于青海省久治县哇尔依乡,在四川省乐山市草鞋渡左纳青衣江,至萧公嘴汇入岷江。干流全长1074千米,流域面积为77153平方千米(不含青衣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