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服务热线及本报近期陆续收到市民反映,在平房胡同、老旧小区有这样一类树木,此前是居民自己种的还是自然生长起来的已无从考证,这类“无主树”压了房顶、拱了院墙,有的甚至有严重安全隐患,然而一旦要砍伐或移栽,就面临管护单位难找、手续繁琐、需要协调的部门多、现场施工条件受限以及后续补种难等各种难题。有没有治标又治本的办法?记者赶赴现场探访调查。
文兴东街3号院,老人推着轮椅车艰难前行,树根把路面拱得凹凸不平。
工作人员正在砍伐北帽胡同6号院北侧的树,空间受限作业异常困难。
千鹤家园小区北侧的一排“无主树”紧贴着院墙生长。
问题一
“无主树”谁有处置权?
朝阳区千鹤家园小区的停车场北侧是小区的院墙,今年汛期院墙外的一排树让居民提心吊胆。这排树是贴着院墙种下的,树木已经高过了墙头。居民说,往年这排树就有拱院墙的隐患,今年汛期雨量大,大风天气多,问题就更明显了,其中有几棵树已经“骑”在了墙上,墙面变形肉眼可见。“如果院墙被树顶塌了,砸了车还算小事,万一伤了人可咋办?”
把树移走的呼声日益强烈,可这些树是谁种的、管护单位是哪家成了要害问题。因为根据《城市绿化条例》《北京市绿化条例》等相关要求,无论是移栽还是砍伐,都应该由园林绿化部门批准,而提出申请的应该是树木的管护单位。从规划上看,这排树是种在千鹤家园小区规划红线以外的,小区物业并非树木的管护单位。这排树排布整齐,也不像是居民随手种下的,关于它们的来历,现在谁都说不清。从小区北院墙再往北是惠新西街北口地铁站,这排树就夹在院墙与地铁站口之间。有居民模糊地记得,在小区周边通地铁之前,院墙外是一大片空地,这些树会不会是修建地铁站口的时候种的?
为了弄清这排树的由来,属地街道积极搭建平台,请千鹤家园小区的物业、地铁的建设、运营等相关各方,以及园林绿化部门一起沟通。但几番论证,这排树仍然是“无主树”。记者从属地街道了解到,各方首先确认这些树不属于小区,但地铁方提出种树的地方有一排路缘石,地铁站口及周边附属设施的红线就到这排路缘石,树木的管护不应该是地铁方。园林绿化部门也给出了他们的调查结果——这排树并非行道树且“不在册”。
问了一大圈,靠着院墙的树仍然“无主”,想移栽或砍伐这些树,由谁来提出申请?后续资金、人力从哪儿调?周边有可移栽安放这么多树的地方吗?找不到树木的管护单位,一个个难题接踵而至。
直接处理这些树行不通,但安全隐患又在眼前。属地街道为了尽快消除安全隐患,只好在院墙上想办法。9月22日记者现场探访时看到,小区物业已经完成了院墙的改造,将过去的石砖墙变成了铁栏杆。树干和铁栏杆有交集的地方,只好切割铁栏杆,给“无主树”腾地方。
问题二
隐患死树能否“先伐后奏”?
西城区文兴东街3号院里不仅有6层的红砖楼,还有一排平房。平房前的一棵老榆树没少让属地街道费心。这棵老榆树是“骑”着院墙长起来的,院墙旁一条一米来宽的小过道是平房区居民进出的必经之路。为避免树冠遮光、树枝掉落伤人,属地街道每年都要协调专业部门修剪树枝。今年,老榆树死了,光秃秃的树干上悬着已经开裂的枯树杈,居民盼着尽快把这棵死树伐掉。
居民刘女士已经78岁了,就住在院内的平房区。老人腿脚不灵便,出门得推一辆小轮椅车,行走的速度慢,拐弯更费劲,路上但凡有坑有坎儿,行进就非常困难。家门前的老榆树,成了老人出行的一块心病。
9月14日,记者现场探访时跟着刘女士把家门前的路走了一遍,只见老人推着轮椅车勉强能从老榆树旁的小过道里挤过去,榆树的树根不仅拱裂了院墙,还把这条小路拱得此起彼伏,老人步行异常艰难,空间受限却也没法绕行,只能铆上一股劲儿硬把车往前推。
刘女士说最让她着急的是下雨,因为树根把路面拱高了,下雨的时候积水排不走,反而往屋里倒灌。以现在的身体状况,她根本扫不了水。“路面不平,容易积水,比起这些我更担心的是树倒压房的危险。这树不是已经死了么,为啥不能赶紧伐了呢?”
根据《北京市绿化条例》相关要求,砍伐树木是受到严格限制的,其中符合“经批准可以砍伐”的情形包括“已经死亡的”。小区物业今年刚刚换了项目经理,新经理一上任就得知居民希望伐掉老榆树的诉求。经过其初步调查,老榆树是谁种下的同样无从考证。
记者了解到,为了伐树,物业已经跑了大约2个月的手续。“我们去了西城区政务服务大厅,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下载了申请树木砍伐许可的相关制式表格,小区的产权单位非常配合,各方合力填完了表格。现在已经提交了一次,但是可能表格里还有一些错误,需要重新填写,这件事还在继续办。”
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坦言,砍伐这棵老榆树的难题不仅在申请流程上,后续还有树木的补种问题。“即便是‘无主树’,伐掉后也有补种的要求。这棵树的位置不好,不可能原地补种,小区的空间又满了,我们只能在周边小区找地方补种,别的小区居民愿不愿意院子里多这么一棵树,还得继续征求居民意见。”
有居民建议,如果小区里的树已经死了,申请砍伐的流程应该从简,如果有安全隐患的,可以允许先砍伐再走申报流程,“因为死树最后也是要伐的,安全隐患越早排除越好,没必要因为等流程而拖出事故来。”
问题三
伐树伤及房屋该咋办?
树拱了房,安全隐患大,树木的管护单位已经走完流程,取得了树木砍伐许可证,后面的工作是否就一帆风顺了呢?记者调查发现,并不尽然。在平房胡同、大杂院里,由于空间局促,砍伐树木的施工作业受限,需要协调的部门挺多。而更复杂的问题是,如果树和房“缠”在一起,伐了树可能房也保不住了。
西城区北帽胡同6号院的北侧有一棵参天大树,树根把6号院一户居民家的墙拱裂了。9月14日记者在居民家看到,房屋的北墙上布满裂纹,还有不少发霉的痕迹。这面墙挨着居民的床,墙根底下垫满了破抹布。居民说,这些抹布就是用来吸水的,只要一下雨,被树根拱坏的墙就会渗水。“漏水都不是最可怕的,万一睡到半夜墙塌了可不得了。”
当记者提出想去屋外看看这棵树的时候,居民摆了摆手,“看不到,得上房!”原来这棵树扎根在6号院北侧的4号院,树的一面顶着6号院居民家的墙,另外三面如今被三间小平房包围着,人根本凑不近。老人们回忆,当年是谁种的树早就没有印象了,能记得的是现在院落的布局跟过去天差地别。过去这棵树是在4号院与6号院之间,两个院子的院墙还有一段距离,可现在两个院子贴到一起了,院子外的树就被“让”到了院子里,后来院里的房子越盖越多,树也被包在其中了。
经过社区多方协调,这棵树的砍伐终于获得了园林绿化部门的批准。9月20日至9月21日,工作人员到现场帮居民伐树。之所以耗时长,是因为施工作业的空间受限,工人不得不像切葱段一样,一点点把树木锯短。当工人站到树下作业时,整个人都被身边的平房挤压着,举着电锯的时候,肩膀都展不开。拱了居民房屋的是大树的根,可锯到树根的时候遇到了“无法下手”的难题。工作人员说,如果要处理树根,非得拆掉一面墙不可。截至记者发稿时,社区还在忙着协调房管单位,商谈拆墙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在胡同平房区比较普遍,东城区净土胡同5号院近期也遇到类似的难题。该院落除了6栋楼房外,还有5排平房。平房之间的“一线天”里,长着过去居民种下的香椿树,有一棵已经枯死了,还有一棵是名副其实的“歪脖树”,树干呈60度斜向生长,压在一间无人居住的平房上,居民从树底下经过都得弯腰低头。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因为树的问题,属地街道颇费心思,尤其是在汛期或大风天,无论是经由居民投诉还是工作人员主动巡查发现问题,修枝作业一直没间断过,怕的就是树枝掉落伤人。但关于根治措施,各方十分为难。目前平房物业仅负责该院灭火器的提供及房屋的小修小补。该院落属于公私混合院,移栽或砍伐树木要协调央属产权单位,流程复杂。即便顺利跑完各项手续,还将面临施工的技术难题。房前屋后的这些树日久年深,大多已经紧贴甚至嵌入了房屋,树根深扎到屋内地板以下,要处理这些树木,很难做到不伤及房屋。
记者手记
种树也得讲科学
记者探访了不少平房院落和老旧小区,发现很多树长得奇形怪状,拱院墙、压房顶的事儿很常见。有的树甚至顶着居民家的窗户,靠着院墙,制造了不少险情。这些树到底是怎么来的?
走访中,很多老人都提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候大伙儿刚有绿化意识,在社区的带领下,胡同、小区的绿化搞得如火如荼。老人们还常常提到一个词——房前屋后。那时候不光是在胡同里种树,就连自家的房子周围也都种。老人们说,那个年代大伙儿还不懂科学种树,自己找来树种,寻个宽敞的地方就种了,所以现在胡同院落、老旧小区里的树五花八门,“种枣树的,种香椿的都有,能乘凉还能打点儿大枣、香椿,不挺好的么?”
居民们坦言,的确不曾想到这些树有朝一日可能拱了自家的房子,也不曾想到树是自己种的却不能自己伐,更不曾想到居住区空间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位居民告诉记者:“回看增绿这件事,当年光求一个量,恨不得能种树的地方都给种上,却忽视了一个前提:科学增绿。现在明白了,种树也得讲科学。要是有老旧小区、平房院改造的机会,可得把树也重新规划一下,把这些‘骑’着墙、拱着房的树,挪到真正需要阴凉的地方去。”
(原标题:无主大树拱墙压房该怎么办)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 景一鸣 文并摄
流程编辑:U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