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成虫相对于成虫颜色会更深,我们平时在水面上看到壮观的蜉蝣乱飞景象,基本都是亚成虫蜉蝣群,它们会一起出现,然后各自找地方躲起来并完成最后一次蜕变,变成成虫。
蜉蝣成虫非常“乏味”,它们几乎没有肌肉,飞行也任由气流来带动,十分脆弱,生命的全部都是用来繁殖的。
在繁殖的过程中有点类似蜜蜂的婚飞,根据大英百科全书的描述,许多蜉蝣是成群雄性先飞行跳舞,然后雌性加入群体,选择它认为最优秀的完成配对,整个过程可能只有几秒钟时间。
那些完成配对的雌性会找水源产卵——通常是上游区域,不过这时候它们身上的能量基本已经所剩无几,所以如果它们不小心飞得离水源太远的话,那它将只能把卵产在土地里,进而无法孵化。
雄性则会继续“婚飞”,并试图和任何一只加入的雌性配对,直到身上的能量全部用尽,走到生命的终点。
蜉蝣的若虫十分多样古人描述的蜉蝣基本就是其成虫和亚成虫阶段,事实上蜉蝣最精彩的部分是它们的若虫,估计古时候的人们会把蜉蝣的若虫当作不同的动物对待,因为蜉蝣的若虫实在太多样了。
蜉蝣若虫是生活在水中的,这意味着它们是非常古老的昆虫形态,以至于若虫还无法离开水生存。
事实也是如此,蜉蝣目可能已经存在3.5亿年了,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化石可以追溯到3.12亿年前。
它们是第一批长出翅膀的昆虫,且至今保留古老翅膀的特征——你会发现它们的翅膀并不是平放在腹部而是立着的,我们前面提到的亚成虫阶段其实也是昆虫的古老特征。
水中的蜉蝣若虫寿命非常长,有一些甚至可以长到数年、蜕皮数十次之久,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不同蜉蝣若虫的体态差异更是巨大,食性也完全不同。
图:蜉蝣科
比较常见的蜉蝣科,其若虫就像是水中“土狗”(蝼蛄)一样,生活在水下,会用强壮的四肢刨开泥土,装入地下,其食性是食腐的,偶尔也会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