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时,洪雪飞的独特艺术价值和贡献就鲜明地体现出来了。
首先,洪雪飞是自告奋勇、毛遂自荐报名顶替老前辈来演阿庆嫂的。在当时,北京京剧团人才济济,所以,若她不自己主动积极争取,这个角色恐怕很难轮到她的头上。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洪雪飞作为年轻演员的勇敢与自信,这种心理素质,与剧中阿庆嫂的形象是吻合的。再者,洪雪飞的形象气质温婉中带有一股子独特的坚毅,而这就是那些老演员所不及的地方了。
更为重要的是,洪雪飞从小生活在江南,自己父亲也是做茶叶生意的,所以她见识过无数各色的南方茶楼老板娘,这些老板娘的爽利劲儿,她力图揣摩融入到阿庆嫂身上,但这些旧式老板娘身上的俗气、流气与铜臭气,她又特别注意防止浸染到“阿庆嫂”身上。
在此,可以做一个今昔对比:
当今演艺娱乐界,一个不知名的演员要争取到一个重要角色有多难,竞争有多厉害,那么,洪雪飞年轻时的京剧界,就只有更难更厉害。
更何况这部剧是“旗手”亲自抓的“重点工程”样板戏之一,其演员的表演、人设等各方面都必须完美而标准,以符合那个时代的审美,所以,演员的选择可以说是优中选优,精英配精英。
所以,对于当时的年轻演员洪雪飞来说,争取到阿庆嫂这个角色的过程本身就已经证明了她的实力——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
事实证明,洪雪飞将一个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又很正能量的茶馆女老板娘刻画得极为传神,至今无人超越。
洪雪飞扮演的阿庆嫂有多成功呢?不妨从“电影”这个当时唯一的大众传媒角度来回顾一下:一场接一场地演出“阿庆嫂”,虽然为洪雪飞赢得了业界的赞誉和认可,但终归大众传播力还不够强,而电影这种载体,其影响力就非同一般了。
1971年,现代京剧样板戏《沙家浜》被长影厂搬上银幕,拍成了彩色戏剧艺术片,洪雪飞当仁不让地仍然在影片中担纲这一角色。
电影版的《沙家浜》一旦上映,其影响力简直可以用摧枯拉朽来形容, 剧中的“阿庆嫂”,连带洪雪飞本人,都成为那个时代的“网红”与流量IP。现在的年轻人也许无法想象,一部电影而已,影响力有那么大吗?
须知,那是一个没有电视、手机、电子游戏来分散“眼球”的时代,8亿全国人民要么没有娱乐生活,要么,就只有反复轮动观看被拍成电影的8个样板戏。
而且,上层出于政治角度又举全国之力“推销”它们,连犄角旮旯的乡乡寨寨都经常在场坝上免费放映,以供群众反复观看,可以说,那是一个人均看N遍同一部样板戏电影的时代。
对比当今,在众多的影视剧中,一旦某个明星成功塑造了某个形象,都会被冠以“国民老公”、“国民媳妇”等等赞誉,何况当年那个“眼球”更为集中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