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新年第一声惊雷,不是春雷,而是发生在广州第一民企——雪松控股,旗下雪松信托的暴雷。
2月10日,一大批投资人来到广州黄埔区的雪松总部大厦,讨要他们的投资款。
他们已经很久没有安稳地睡好觉,也没有开心地过好这个春节。
就在春节前夕,雪松控股的董事长张劲,发布了一篇致歉信,公开承认原定于1月底兑付的理财产品违约,并承诺在2月底之前,完成兑付承诺。
这个消息,不仅让全国各地的投资人希望落空,也让雪松信托内部的理财经理,承担了巨大的压力。
信托理财产品是理财经理销售给投资者的,现在投资者拿不到钱,当然第一时间就找理财经理。
年后刚开工,全国各地的理财经理率先来到雪松总部;2月9日下午,理财经理聚集到会议室,要求公司召开员工大会。
张劲同意了,在大会上,理财经理们集体逼宫,要求张劲个人为逾期的理财产品,承担连带责任。
毫无疑问,张劲拒绝了理财经理们的要求。
为此会议陷入僵局,最后无果而终。
打头阵的理财经理们无功而返,第二天,义愤填膺的投资人就找上门来,矛头直指张劲。
这些愤怒的投资人,到底有多惨呢?
据悉,暴雷的雪松信托规模200亿,总共有8000个投资人。
这意味着,一个投资人的投资金额,平均在250万元。
信托本来就是富人的游戏,为了保护投资者,筛选合格的投资人,监管部门为信托产品的投资人,设置了100万元的起投门槛。
能拿出250万元,去买信托产品的人,都是富人。
然而,这一次,这些富人们,却栽在了雪松信托这颗大雷上。
二、
雪松信托并非第一次暴雷,早在雪松信托还是“中江信托”的时候,就早已出现兑付危机。
2019年,中江信托80亿规模的产品逾期,涉及到2710位投资人。
彼时,中江信托依然在“明天系”手中,接二连三的暴雷,让中江信托成了一个烫手的山芋。
那一年,雪松控股以2688亿的营业额,*入世界500强,成为替代恒大,广州唯一的世界500强民营企业。
那一年,张劲野心勃勃,给雪松控股定下了三个一万亿目标:万亿销售额,万亿资产,万亿市值。
雪松控股通过大宗商品交易,迅速将公司规模做大,拥有一块金融牌照,成为了张劲继续做大雪松控股的寄托。
信托牌照,全国只有68张,是金融机构牌照中最为稀缺的牌照,被称为金融牌照之母。
暴雷的中江信托,最为值钱的就是手中的信托牌照。
彼之砒霜,我之蜜糖。
一再贬值的中江信托,人人避之唯恐不及,但却是张劲眼中的肥肉。
面对内部的反对声音,张劲力排众议,耗资百亿,化身“白衣骑士”,收购了中江信托71.3%的股权。
在国家金融去杠杆的大背景之下,张劲却反其道而行之,一路逆流而上,不断地进行大手笔收购。
2016年,张劲耗资48亿,收购A股上市公司齐翔腾达;2017年,张劲再次斥资42亿元,收购A股上市公司希努尔。
连续两次在A股扫货,让雪松控股名噪一时。
“中江信托”更名为“雪松国际信托”之后,张劲不仅拿到了一张梦寐以求的信托牌照,还连带承担了中江信托遗留的80亿逾期理财。
三次大手笔收购,再加上中江信托遗留的80亿烂账,雪松为此付出近300亿的资金。
别以为雪松控股是世界500强,可以轻松拿出300个亿。
事实上,雪松控股虽然有2600多亿的营业额,但利润却极低。
从2017年到2019年,雪松控股的净利润分别只有10.68亿美元、8.44亿美元以及1.22亿美元,连年下降。
雪松控股赚不到收购的钱,那钱从何而来?
钱不是从天而降,而是借来的。
张劲几乎使用了所有能使用的融资渠道,收购而来的两家A股上市公司,股权悉数被质押融资。
借来的钱,不仅要还,还要支付高额的利息,这就是雪松控股净利润连年下滑的根本原因。
张劲真的是白衣骑士,踩着七彩祥云,像至尊宝解救紫霞仙子一样,来拯救中江信托的投资人?
三、
至少刚开始的时候,张劲把自己打扮成一个白衣骑士的模样。
2019年4月,完成工商信息变更,雪松完全控股中江信托之后,张劲就马不停蹄地飞到南昌,与投资人沟通,解决兑付的问题。
鞠躬、道歉,替中江信托的前控股人擦屁股,张劲的态度不可谓不诚恳。
第一次面对信托的投资人,张劲也许下豪言壮语:我个人将作为解决中江信托历史问题的第一负责人;雪松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全力解决中江的历史遗留问题,会对中江问题负责到底。
与此同时,雪松控股又掏出真金白银,“流血”填平投资人的损失,以此博得美名。
然而,张劲不是散财童子,雪松也不是印钞机;况且,雪松控股拿下中江信托,就不是冲着给投资人解套而来,而是看中中江信托的融资功能。
图穷匕现,雪松控股终于露出了獠牙,在还没有完全解决完历史遗留问题的时候,雪松信托就急不可待地发行新项目。
2019年8月到2020年7月底,雪松信托共计发行了67只产品。
进入到2020年,雪松信托的一些项目开始出现问题,到了年底,有些信托产品开始出现兑付困难。
2021年,雪松信托开始变本加厉,一口气发行了160多个产品。
然而,雪松信托发行的42只“长青”系列信托产品,被《证券时报》的记者曝光风控全线裸奔,220亿的底层资产尽数虚无,甚至借道假央企转移百亿巨资。
什么意思呢?记者认为雪松控股可能自融,自己发行产品,卖给投资人,资金自己拿走了。
信托产品应该是信托公司发行,投资人购买,投资标的应当是第三方公司的项目,资金也是第三方公司拿走。产品到期之后,第三方公司还本付息,投资人收回本金和利润,信托公司赚取利息差价和管理费。
我控股的信托公司,这么轻易能融到几百亿资金,与其便宜了第三方融资公司,为什么我不融资给自己用呢?况且我还欠着收购款,还要给前任擦屁股。
相信雪松控股,根本抵挡不住这个诱惑。
这一幕,是不是非常熟悉?
前几年暴雷的P2P公司,哪一家不是老板自融,与其给别人借钱不还的机会,为什么不自己借钱不还呢?
收割屌丝的P2P套路,摇身一变,应用到了收割富豪的信托产品上。
只不过,信托自融的手段,做得会更加隐蔽、更加复杂、更加难以穿透。
中江信托80亿暴雷,雪松控股接盘之后,两年时间,成功地变成了200亿暴雷,更多资金逾期了。
原来2710位投资人,现在变成了8000名投资人,更多富人被坑进来了。
如今看来,哪有什么白衣骑士?有的只是一个更大的野心家。
四、
三年前,志得意满的张劲,如果没有收购中江信托,那他现在可能还是一个安静的美男子。
他梦想把雪松控股做得更大,想搞一个信托牌照,没想到中江信托坑这么大,被前任狠狠地割了一把。
张劲这么大个老板,依然被人收割;只能说,梦想真是个好东西。
2000多个富豪还没完全解套,8000个富豪前仆后继,又被雪松信托狠狠地收割200亿。
屌丝死于P2P,中产死于理财,富人死于信托,巨富死于野心。
在这个魔幻的世界,无论你身处哪一个阶层,总有一把镰刀适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