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鸟类追踪器,背负式鸟类追踪器

首页 > 车主 > 作者:YD1662023-07-11 00:20:13

沉湖湿地为20只水鸟装上了物种卫星追踪器,以便让它们在迁徙途中,或在栖息地活动时,每天主动“报告”行踪。

gps鸟类追踪器,背负式鸟类追踪器(1)

日前,在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监控室,工作人员打开生物多样性智慧湿地监测系统,点开大屏幕上的“物种追踪”栏目,只见屏幕左侧显示出20只水鸟的图像,右侧显示出追踪监测到的迁徙线路和活动地点。多条迁徙线路延伸、交织,形成树枝一般的图像。

这20只水鸟,包括16只豆雁、2只普通鸬鹚和2只小䴙䴘。除小䴙䴘是留鸟以外,其余两种都是冬候鸟。 物种定位追踪器是该局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于去年冬天分3批安装的。

gps鸟类追踪器,背负式鸟类追踪器(2)

豆雁体型较大,追踪器重30克;普通鸬鹚和小䴙䴘体型较小,追踪器重15克。

追踪器靠太阳能电池供电,内部装有微型GPS定位芯片和手机通信卡等,可以追踪监测水鸟的位置、飞行高度和体温等信息。并按每天一次的频率,将监测数据传回沉湖湿地智慧监测系统。

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程师冯江称,截至目前,通过物种定位追踪,共收集到鸟类活动点位信息11000余条,迁徙最远的豆雁,已飞到俄罗斯境内。

追踪还发现,这些豆雁来自不同的种群,它们在飞回北方的时候,走的并非同一条路线,沿途停歇的地点也不相同。

世界自然基金会武汉区域项目主任、资深湿地及水鸟保护专家雷刚称,沉湖湿地是国际重要湿地,位于全球候鸟主要迁徙线路之一的东亚——澳大利西亚路线,相当于中途的一个加油站和中转站,每年有大量候鸟停留和越冬。但这些候鸟从哪里来,到哪儿去,在路上飞多长时间,迁徙的距离有多长等等,这些研究还远远不够。通过物种定位跟踪,可以准确地获取这些候鸟迁徙数据,为深入开展鸟类科研和湿地保护,提供科学的依据。

融媒体记者:杨旸

通讯员:赵银斐 叶婷

编辑:周琛

责编:寇玲玉

编审:刘艳萍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