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整改前系统运行工艺参数分析
风扫煤磨工艺是通过热风在磨内完成原煤烘干及粉磨过程,由磨尾动态选粉机完成煤粉分级。入磨原煤水分和磨内烘干与研磨能力决定了系统产量与粉磨电耗。一般来讲,风扫煤磨正常的磨内净空风速在3.0~4.0m/s之间(不排除入磨原煤水分过大时采用较大风速)。
根据生产经验,在入磨原煤水分<5.0%、煤粉细度和成品煤粉水分控制指标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合理降低磨内风速(可以采用≤3.0m/s),能够有效延缓磨内流速,提高磨细能力,从而达到提高煤磨产量、降低工序电耗的目的。
该公司所用原煤水分均在4.0%以下,磨内风速不宜过高。过高的磨内风速会引起煤粉流速过快,热交换不充分,导致成品煤粉细度偏粗、煤粉水分偏大等不良状况。中控操作人员长期以来保持“大风走大料”的操作习惯,忽略了煤磨系统中入磨原煤水分与用风操作的匹配,磨内风速达3.47m/s,在中控操作的用风参数调整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区。
过去一直沿用的中控操作参数:磨尾系统风机转速47Hz、风机电机电流15.8A;动态选粉机主轴转速32Hz、选粉机电流47.8A;磨主电机电流70A左右,磨尾袋收尘器进口负压-5000Pa,出口负压-6300Pa。磨机进口负压-730Pa,出口负压-2700Pa,磨机进口风温151℃,收尘器灰斗温度65℃,煤粉细度R≤2.0%,系统产量40t/h。
煤磨系统中控操作画面见图2。
图2 煤磨中控操作画面
03
运行工艺参数的调整
通过对以上数据的研判,发现系统风量远高于当前产量所需的风量,造成能耗浪费。与中控操作员沟通后,决定对操作参数作出调整。首先,逐步降低磨尾系统风机转速和磨尾动态选粉机主轴转速,每减小磨尾系统风机转速2Hz就相应减少动态选粉机主轴转速3Hz,在煤粉细度与水分合格的前提下,再作进一步的调整。同时关注煤磨机袋收尘器压差、磨主电机电流和磨音的变化,判断是否有饱磨现象。通过操作参数递减的方式摸索调整,寻找最佳的操作参数。
煤磨磨尾系统风机转速35Hz,风机电流7.6A;选粉机主轴转速23Hz,选粉机电流41A。煤磨主电机电流70A左右,磨尾袋收尘器进口负压-3100Pa,出口负压-3800Pa;磨机进口负压-1200Pa,出口负压-1700Pa,磨机进口风温170℃,收尘器灰斗温度55℃,煤粉细度R₈₀≤2.0%。
根据该公司入磨原煤水分<4.0%的实际工艺状况,中控采取降低磨内风速,调整磨尾系统风机风量和风速操作参数后,磨内风速由3.47m/s降低至2.59m/s,有效延缓了磨内物料流速,使煤粉在磨内的研磨时间更长,充分发挥研磨体磨细能力,为提高煤粉磨细程度与系统产量、降低煤粉制备工序电耗奠定基础。
通过对煤磨中控参数调整,磨内煤粉磨细程度提高,动态选粉机选粉效率随之提高,系统循环负荷降低。煤磨产量由40t/h提高至42t/h,煤磨工序电耗由40kWh/t降低至32.5kWh/t。
调整后的煤磨中控操作画面见图3。调整前、后的中控操作参数见表4。
图3 调整后的煤磨中控操作画面
表4 调整前、后的中控操作参数
04
结束语
(1)入磨原煤水分和磨内烘干与研磨能力决定系统产量与粉磨电耗。根据该公司入磨原煤水分<4.0%的实际工艺状况,中控采取降低磨内风速、调整磨尾系统风机风量和风速操作参数后,磨内风速由3.47m/s降低至2.59m/s,有效延缓了磨内原煤的粉磨流速,使煤粉在磨内的研磨时间更长,充分发挥出研磨体的磨细能力,为提高煤粉磨细程度与系统产量、降低煤粉制备工序电耗创造了条件。
(2)通过对中控工艺操作参数的调整,磨内煤粉磨细程度提高,动态选粉机选粉效率随之提高,系统循环负荷降低。煤磨产量由40t/h提高至42t/h,工序电耗由40kWh/t降低至32.5kWh/t,节电幅度18.75%。以每年磨制25万t煤粉、平均电费按0.55元/kWh计,仅此项改进即可实现节电效益100万元。
更多文章关注*备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