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起动机打齿故障是常见病,特别在货车上多见,就是在起动车辆时,起动机的驱动齿轮(小齿轮)无法与发动机的飞轮齿圈啮合,驱动齿轮顶在飞轮齿圈端部高速旋转,发出难听的嘎嘎打齿声,发动机无法起动。由于驱动齿轮顶在飞轮齿圈端部旋转,象一把铣刀一样铣削飞轮齿圈,因此打齿故障也叫起动机铣齿,飞轮齿圈很快会被铣坏如图。
常规的修理方法是更换飞轮齿圈,但往往只能暂时解决问题,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旧病复发,就继续更换飞轮齿圈,始终不能根治此病,成了汽修行业的老大难问题。
为此笔者经过十多年的调研,终于找到了打齿故障的成因及根治之法,在2001年时就写出文章《起动机铣齿故障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向某汽修刊物投稿,因我推翻了当时国内的有关起动机方面的“理论”,争议很大不敢刊登。后来《汽车电器》双月刊,在2002年第6期开辟了一个新栏目“读者论坛”,我的这篇文章被刊登出来。
后来又有文章《对解决起动机铣齿问题的进一步探讨》刊登在《汽车电器》2004年第5期上,《以铁代铜--解决起动机铣齿问题的简单方法》刊登在《汽车电器》2007年第7期上。
我还搞了一项柔性啮合起动机的发明专利,因为解决起动机铣齿问题,最好的方法是采用柔性啮合起动机。
“柔性啮合”这个名称是我首先提出,因此现在百度百科、头条百科上有关“柔性啮合”词条的内容,都是从我这里抄去的。2007年10月我在《汽车电器》网站论坛上发表了近万字长文《起动机的类型及工作过程》,详细讲述了“强制啮合”与“柔性啮合”的工作过程以及解决起动机铣齿问题的各种方法,此文被许多网站转载。
本以为公开根治之法已有近二十年,汽修行业应该都会知道。但2022年8月份一位网友的信息让我吃惊,这说明还有许多修理工不知道。
这位网友把有关起动系统的零部件全换了,却只能维持一个月,一般有此故障的车至少也能用半年至一年。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起动机驱动齿轮与飞轮齿圈的轴向距离太大,如下图中的δ值应小于5mm,3mm为最佳,
而这位网友的δ值估计在8mm左右了。
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是缩小δ值,二是把强制啮合起动机改为柔性啮合的。
一般修理用第一种方法,因为简单易操作,先实际测量δ值多大,例如实测δ值6mm,减去3 mm的允许间隙,还剩3mm,就是要缩小δ值3mm。最简单的方法是在飞轮齿圈下面加一个3mm厚的垫圈,可用直径3mm的铁丝做成一个与飞轮齿圈一样大小的圆环,在飞轮上先安装铁丝圆环,再安装飞轮齿圈。
但在飞轮齿圈下加3mm厚垫片几乎已到极限,垫片过厚将造成飞轮齿圈与飞轮凸缘的结合面减小,飞轮齿圈有脱落风险。
另一方法是车削起动机安装面,使起动机驱动齿轮向飞轮齿圈靠近一点,但也只能车削掉1-2mm,车削过多会影响起动机端盖强度。
还有一种方法是改变拨叉形状,让拨叉往驱动齿轮方向弯一点,也就是让驱动齿轮前移,从而缩小δ值。
如果δ值已缩小到3mm,但还是会铣齿,这是啮合弹簧压力过小造成的,应换用压力更大的弹簧,或在现有弹簧上加垫片,使弹簧的压缩量增加,从而增加压力。
当然解决铣齿问题的最好方法是采用柔性啮合的起动机,因为柔性啮合起动机可适应的δ值比强制啮合大得多,但把强制啮合起动机改为柔性啮合,一般的修理工不易掌握,只能由生产厂直接制造出柔性啮合起动机供应市场。
这个看似简单的方法,为什么许多修理工不知道呢?其实还是受了以前的各种维修资料及大专院校的教材上有关起动机工作过程“理论”的误导,死抱住传统的错误修理方法不放,不去寻求新方法,如果上网搜一下,就能找到我的这些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