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软件的功能,dc官方app叫啥

首页 > 车主 > 作者:YD1662023-12-20 22:35:12

反之,如果延长亮屏状态下的时间(缩短灭屏时间),屏幕就会感觉变亮了。

优点:结构简单、不存在偏色问题,省电且发热低

缺点:存在频闪现象

PWM调光惹祸

PWM调光方案最令人诟病的地方就是频闪。在PWM调光过程中,如果这个屏幕每秒闪500次,那PWM频闪的频率就是500Hz。一般来说只要频率超过80Hz用肉眼就很难发觉出来了,需要使用手机摄像头对着屏幕拍摄才能看到闪屏现象。

dc软件的功能,dc官方app叫啥(5)

问题来了,每个人对频闪的敏感度都存在差异,因此PWM调光频闪到多少Hz才算安全,电气和医学界都没有明确的定论。

业内普遍认为低健康风险的频闪范围应该在1250Hz以上,但有些人只要频闪频率超过200Hz就没什么感觉,而有些人哪怕面对1500Hz的频闪,大脑和视网膜组织仍能检测到并作出反应,具体表现就是眼睛疲劳和偏头疼的问题。

如果手机屏幕的频闪频率始终在你身体的耐受线以下,长时间的注视能不难受吗?

没错,当你长时间用手机玩游戏或是看小说后,突然感觉眼胀和头疼,也许这就是PWM调光方案引起的“血案”了。

对PWM调光可能很多用户还心存误解,比如亮度越低=PWM调光的频率越低=伤眼。实际上,这个理解是完全错误的。对采用PWM调光的屏幕来说,影响亮度的只有“亮屏和灭屏在一个闪烁周期内所占的时长比例”,只要一个闪烁周期内的亮屏和灭屏比例不变,屏幕亮度就不变,亮屏比例高就是增加亮度,而灭屏比例高则代表降低亮度。

可见,引起健康问题的,其实是闪烁周期的频率过慢(低于1250Hz)。

为何OLED“最受伤”

OLED屏不同于一体背光式的LCD屏,其每个像素点都可以自行发光,如果像DC调光那样靠降低电流/电压来调低亮度,就等于必须降低每个像素的电流/电压,由于OLED各RGB子像素对电流的响应情况不同,容易在低亮度下出现色彩不均的“抹布屏”现象,即低亮度下丢失动态范围并导致色彩均匀性变差。

早期三星的AMOLED屏幕曾尝试过全程DC调光(Galaxy S2时代,小米Note2的OLED屏幕也用过全程DC调光),但它们在低亮度下的糟糕画质表现,却迫使更多屏幕和手机厂商坚定支持OLED屏幕与低频PWM调光方案的搭配。

dc软件的功能,dc官方app叫啥(6)

在PWM调光方案下,无论当前屏幕的亮度和色温是多少,像素点的亮度都是恒定不变的,变化的仅仅是像素点的点亮时间,极大规避了因为算法匹配而导致显色不准,彻底告别了DC调光下的“抹布屏”问题。

可惜,手机的OLED屏幕在PWM调光下的频率普遍低于250Hz,而这就给对频闪现象敏感的用户带来了极大的健康风险——同一款手机在晚上使用时别人可能一切OK,但你玩时间长了就会感到眼胀头晕。

对了,OLED屏幕在使用PWM调光的同时还能与DC调光进行混搭哦。

dc软件的功能,dc官方app叫啥(7)

很多采用OLED屏幕的手机在高亮度下都会选择DC调光,只有当亮度低于某个阈值后才转为PWM调光模式。比如魅族系统工程师洪汉生就曾在微博上曝光,三星AMOLED屏幕在驱动层面就已经写死:亮度在110nit以上使用DC调光,以下才是PWM。当然,也有全程使用PWM调光的OLED屏幕手机,比如苹果iPhone X等。

LCD也有PWM调光

需要注意的是,PWM调光也并非OLED屏幕独占,(使用LED背光的)LCD屏幕同样可能也是这个方案的客户。

虽然DC调光是LCD屏幕的绝配,但依旧有2/3以上的新款LCD屏幕手机也引入了PWM调光模式,只是它们同样仅在亮度低于某个阈值(如20%)后才从DC切换到PWM。

好消息是,LCD屏幕普遍搭配的都是高频PWM调光,其频闪的频率普遍要在2000Hz以上,是OLED屏幕频闪的10倍左右,理论上已经不会对健康造成明显损害了。

少数采用LCD屏幕的低端手机可能会选择低频PWM调光模式,其频闪频率只有100Hz到250Hz,基本和OLED屏幕相同,长时间使用同样容易出现用眼疲劳和偏头痛,而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用户都觉得低端手机屏幕更伤眼的原因。

dc软件的功能,dc官方app叫啥(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