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思维的教学是发展科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大气压强”为例,从寻找证据支持、借助模型建构 、遵循推理论证、巧用解释支架、设计定量探究等五个角度分析如何在教学中显性化学科思维以提升科学核心素养,为常态科学教学提供实践策略。
本文共5110字,仔细阅读需13分钟
编辑/肖静 统筹/孙习涵
本文为思维智汇第768篇原创文章
阅读本文,你将收获以下内容:
※ 如何设计教学让思维显性化?
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核心素养包含四个维度即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其中科学思维又是核心素养的关键。
科学思维是指从科学的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主要包括模型建构、推理论证、创新思维等。这些都是物理学科在探索自然和建构理论体系过程中运用的典型思维方式,也是学生学习和运用物理知识和方法的过程中必备的思维能力。
在物理常态教学中很容易进行知识的教授,而忽略了让学生经历科学思维的过程。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笔者尝试开展科学思维的显性化教学,利用“寻找证据支持、借助模型建构 、遵循推理论证、巧用解释支架、设计定量探究”等策略提升推理论证能力,形成理性思维、证据意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如何整体设计让科学思维显性化教育不是事实性知识的累积,也不是教师将思维传递给学生的过程,而是学生个人的思维过程。同时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的知识,有助于理解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笔者对“大气压强”内容进行梳理,建构教学内容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大气压强”教学内容框架图
本节内容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①大气压存在吗?
②大气压有多大?
③气压受哪些因素影响?
第一个问题解决需要寻找证据支持借助模型建构解释现象,第二个问题解决需要定量的实验测量,第三个问题解决需要设计实验探究,通过获取证据分析推理论证得到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