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设计出能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创意思维。创新思维体现在: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问题, 提出新颖而有价值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问题2:覆杯实验中的卡片不会掉落,有没有可能是水吸住了塑料片,而不是大气压住的?如何证明?
学生寻找证据:
①将覆杯实验放入真空罩中,将杯子悬挂起来,如图5,然后抽气,观察塑料片是否下落;
②用矿泉水瓶做覆杯实验,然后将瓶盖旋开,如图6,塑料片下落;
③倒扣在水中的塑料杯装满水,在杯底扎个洞,如图7,水下降至与外界液面相平。
▲图5抽气法
▲图3通气法
▲图4通气法
证据①是采用将一侧大气排出的思路,证据②和③是采用将一侧与大气相通的思路。这提供了一种欲证明某事物作用的思路即去除该事物或加强该事物再观察其效果。
学生能利用反证法的思路来设计实验进一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使思维更加严谨。排除了其他因素的干扰,使结论更加可靠。这也是科学常用的思维方式,不仅需要证明支持的假设成立,也需要反驳其他假设存在的可能。
2.借助模型建构 促进思维可视
模型建构体现在:以经验事实为基础,对客观事物进行抽象和概括,进而建构模型;运用模型分析、解释现象和数据,描述系统的结构、关系及变化过程。
问题1:吸管吸饮料是吸上来的还是大气“压”上来的?
用注射器代替口腔的抽气作用,模拟吸饮料,观察发现液柱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