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延期开学,
各地陆续开展网上学习,
最长寒假,线上教学,
这对学生来说,
完全是一场自律能力的考验。
在这个特殊的假期,
有的孩子努力学习,备战高考,
有的孩子却输给了懒惰和消沉,
浪费了学习的时间。
有人说:
“疫情终将过去,但过去之后,
有人依然停留在原地,
有人已经迭代升级。”
疫情延长了假期,
自律却拉开了人们的差距。
只有严格自律的人,
才能实现弯道超车,
成为更好的自己。
一起来看看疫情下关于自律的故事!
01
四川宜宾高三学生余梦瑶
在家上网课期间,
每天早上6点起床学习,
晚上6点规划晨读和晚读,
她有3个本子,其中一本写满规划,
字迹工整如印刷体。
她说疫期上网课全靠自律,
目标是中国传媒大学,
信心和目标是支撑自己
在家学习的原动力。
她说:
“任何东西只要掌握了原动力,
明确了目标,
自律这条路可以走得很好!”
02
“每天早上5点40分起床,
6点早读,晚上10点半下课。”
对于河北高三学生郝佳(化名)来说,
在家“宅学习”的每一分钟时间,
都不能浪费。
在家学习,郝佳依然十分用功
“高考,对每一位考生都是公平的,
这个时候就是要考验
自控、自律能力,
现在就看谁能更高效地利用时间。”
距离高考还有不到100天的时间,
郝佳信心很足,他说:
“只要能好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03
河南南阳高三学生小通,
因家里没装宽带,
且自己付不起手机流量费,
便与邻居沟通好,
每天早上8点
准时搬着小凳子守在屋顶,
“蹭”邻居的WiFi,
参加学校开设的线上课程。
寒冬之下,他没有抱怨,
反而更加自律,严格要求自己。
当别的孩子躺在暖和的被窝里睡懒觉时,
他在每天五点半就起床早读。
从他们身上,
我们看到了坚持和执着,
也看到了努力和奋进,
最重要的是看到了两个字:
自律!
当我们羡慕有些人
拥有自由的灵魂和开挂的人生,
而在他们的背后都是通过极致的自律。
自律的人生,到底有多厉害?
_
自律并不是什么新鲜词,说白了就是能够自觉控制自己的行动和情绪,集中注意力去达成自己原本的目标,而不受其他事情干扰的能力。
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是太难了。自律的人,永远分得清楚主次,拎得清什么是学习,什么是玩乐。
知乎上有一个数百万人关注的热门贴子:“自律带给了你什么?”
有一个高赞回答是这样说的:“自律者出众,不自律者出局”。
自律确实很难,能做到的人,就成了别人眼中的成功者。
作为一个能持续二十多年写作的畅销书作家,村上春树一直过着极度自律的生活。
自从1982年起,他固定在每天早上5点前起床,伏案写作几个小时,然后出门长跑。三十几年从未间断。
村上春树说长跑就是对自己的一种训练,通过跑步养成自律的习惯,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在做其他事情时,运用自律就变成了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如何让自律变成一种习惯?
_
很多人的状态是间歇性自律、持续性懒惰,一时的“打鸡血”没什么用,长久、持续的自律才能解决人生的大部分问题。
如何让自律变成一种习惯?《自控力》给出了很有用的三招。
1. 延迟满足:没有延迟满足能力的人,很难拥有自律能力。
因为自律就意味着放弃眼前的享乐和舒适,去为了一个远处的目标而努力。及时行乐看似得到了暂时的快乐,却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目前的努力是为了一个更大的回报,会让我们更好地投入当下。
2. 计划不能很满:没有弹性的计划通常坚持不过三天。
养成有效的自律,开始不能贪多,比如用一百天就做跑步这一件事,从一天走十分钟到一天快走30分钟,再到每周跑步三次,循序渐进的努力是为了大脑适应变化。
3. 给自己激励:持续正向的反馈是一种长久的激励。
自律一般分成3个阶段,前期是兴奋、跃跃欲试;中期是痛苦忍耐,甚至是瓶颈期;当自律让生活发生好的变化后,自律的后期就变成了享受。
在过程中给自己激励,就会坚持看到后面那个巨大的奖励。
宅家上网课,4招让孩子更自律
_
延期开学,各地陆续开始进行网上学习,不少家长反映说孩子隔着屏幕学不进去,时不时就想走神,完全感觉不到在校学习的那种氛围。
对自律性不强的学生来说,手机等电子产品是学习的一大干扰项,一点不碰绝对不可能,但一定要明确可以玩的时间与场合,在学习的时间里,试试用这几点来打败手机的诱惑吧!
(1)关闭微信和QQ的新消息提醒
请相信,微信和QQ的即时消息大多都是闲聊或者不需要立即回复的信息。如果真有重要的事情找你,他们一定会打电话或者通过家长联系你的!
(2)打开群的消息免打扰功能
很多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群,有的群十分活跃,每天消息不停。
不断查看群消息会严重影响学习的专注度。所以建议大家:对所拥有的群进行一次精简整理,退出无意义纯闲聊的群,将幸存的群打开消息免打扰。学习时间可以直接关闭微信或QQ。
(3)取消朋友圈照片更新提醒
很多人打开微信看见朋友圈有更新的小红点,都会抑制不住地非要点开来查看一番,生怕错过了什么大事,跟不上朋友们的节奏。
但当你习惯不看朋友圈之后你会发现:其实你错过的都是无关紧要的消息,人与人之间,彼此眼神的交流,面对面地分享日常的喜乐,不比在朋友圈的点赞更能增进感情么?
(4)降低更新朋友圈的频率
克制自己发朋友圈,求点赞的心理。
幸福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感受,喜怒哀乐都可以直接地与身边人分享,并不需要通过刻意的“晒”来刷存在感,也不用依靠别人的认同获得自我满足。
如何培养自律的孩子?家长做好这3点是关键
_
拥有一个自律的孩子,是多少家庭梦寐以求的事情。
我们希望,电视不用断电,孩子也不会主动去开;
我们希望,手机放在身边,孩子也对它不会沉迷;
我们希望,每天不用陪读,不用吼得自己和孩子都怀疑人生。
然而,自律的孩子并不是天生的,一个自律的孩子的养成,纵然有孩子自己的原因,而其背后的家庭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培养孩子的自律,父母在其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给家长朋友们几个建议:
1.父母要努力自律,管理情绪,做出榜样
自律的形成,并非来自严厉的管束,而是来自爱。
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发脾气,并非出于教育的目的,而仅仅是发泄一下自己心中的不满和焦虑的情绪。
真正的自律来自榜样的示范、爱与陪伴、尊重。
比如你爱一部剧,可以在孩子睡着后追一会,不要带着孩子一起追啊!
因为孩子一闹,你肯定会妥协,让他看动画片,而且很难管束。
2. 父母对孩子信任和放手,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对孩子充分信任,父母舍得对孩子放手,孩子才有机会自己做主,才能体会到自我管理的乐趣,才能形成自律的内在动力。
孩子能做的事,鼓励孩子去做,千万不要去代替。因为你的替代,只会打破孩子的自我管理。
还有很多的孩子,根本就没有机会自我管理。凡事都交给了父母去安排,还需要自我管理干什么呢?
这样的孩子,就无法发展出自我管理的能力,也很难独立起来。
3. 父母制定规则并遵守
制定规则之后,父母要坚持按照规则来做。
一段时间后,孩子就会习惯了,慢慢地,他觉得每天这样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这就成了性格。
任何事情,形成了习惯,就不需要别人一再提醒,而内化为自觉。由被动变主动,这才是自律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