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鱼袋和鱼符,唐代鱼符袋长什么样子

首页 > 宠物 > 作者:YD1662023-06-19 08:05:58

“宫殿门、城门,给交鱼符、巡鱼符。左厢、右厢给开门符、闭门符,亦左符进内,右符监门掌之。”

鱼符较为重要,不会轻易示人,所以为了既能体现持符人的尊贵等级,又保护其隐私性,便演化出来了“鱼袋制度”。

鱼袋就是装饰、藏匿鱼符的佩戴物。

金鱼袋实际上是“鱼袋”的一种,鱼袋在唐朝中期唐睿宗时期细分为“紫金鱼袋”、“银绯鱼袋”,即所谓的“金鱼袋”和“银鱼袋”。

唐朝的鱼袋和鱼符,唐代鱼符袋长什么样子(5)

《唐朝十二时辰》中焦遂所佩戴的“金鱼袋”中就是可以出入宫门的“随身鱼符”。剧中字幕提示焦遂为百姓,但对于一个佩戴金鱼袋,用鹦鹉螺酒杯喝葡萄酒的酒徒,必定不是凡人,对于其历史原型大家可以自行“人肉”。

唐朝的鱼袋和鱼符,唐代鱼符袋长什么样子(6)

鱼袋制度兴起于唐朝,消失于宋朝,在短暂的历史进程中,给无数的官吏彰显了身份。新唐书》中记载:

“三品以上饰以金,五品以上饰以银。”

所以历史上“金鱼”或“金鱼袋”等词汇便是位高权重的象征,例如唐朝宰相元稹的《自责》中就有这样的诗句:

“犀带金鱼束紫袍,不能将命报分毫”

所以知道了“金鱼袋”的常识,就不会把诗句中的“金鱼”理解成我们养殖的宠物“金鱼”了。

鱼袋有金、银之分是随着唐朝的“舆服制度”而来的,“舆服制度”规定了不同等级的人对服饰颜色的要求,例如唐代《册府元龟》中记载:

“太宗贞观四年八月诏。三品以上服紫,四品以下服绯,六品、七品以绿,八品、九品以青,妇人从其夫色。”

唐朝的鱼袋和鱼符,唐代鱼符袋长什么样子(7)

到了唐睿宗时期便明确规定:

“鱼袋,着紫者金装,着绯者银装。”

唐睿宗便是《唐朝十二时辰》中“圣人”唐玄宗的爷爷,所以剧中出现“金鱼袋”也是符合历史常识的。

鱼袋作为一种身份象征,是统治者笼络人心的好武器。到了唐朝末年,鱼袋的赏赐已经达到了泛滥的地步,但这种权利符号依然未能阻挡唐王朝走向没落。

到了宋代,“鱼符制度”被“金牌制度”所取代,但“舆服制度”有所继承,所以“鱼袋制度”在宋代得到了短暂的顺延后,也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了。

唐朝的“鱼文化”并没有随着“鱼符制度”或“鱼袋制度”的消失而消失,笔者在《鲤鱼简史》中就提到过,鲤鱼至今的消费范围及消费场景还受唐朝“鱼文化”的影响。

【大乡】,专注科普三农领域的“冷知识”、“趣知识”,快来关注、点赞吧!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