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小巧、憨态可掬的荷兰侏儒兔是培育的体型最小的宠物兔
兔事警示
兔在生态系统中属于一级消费者,且基数大,能为蛇、鹰、狐狸等大多数中小型食肉动物提供食物,并节制植物的过度生长,从而构成完整的生态链。如果野兔灭绝,这些食物链上层的动物必会受到极大的影响,甚至灭绝。因此,兔也有着不可替代的生物学意义——保证物种丰富且足够的数量,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长久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兔是分布广、繁殖率高、种群数庞大的物种,殊不知,随着人口增长,压缩了兔的生存空间,破坏了其生活环境,兔的种群数量受到极大影响,某些种类在国内和国际上已属受威胁和被保护的程度。
琉球兔(Pentalagus furnessi)又名奄美兔、奄美短耳兔、奄美黑野兔,是分布在日本奄美大岛及德之岛的原始兔,分别约有2000〜4800只和120〜300只。《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将其列为濒危(EN)物种。它们栖息在茂密森林中,昼伏夜出,植食性,是亚洲大陆古代兔的遗族,堪称活化石。琉球兔每年仅繁殖2次,每次产下1胎。哺乳期间,雌兔多会将幼崽藏在洞穴中,待夜晚才会打开洞口给它们喂食,以免遭其他肉食动物猎*。
原产自日本奄美大岛的琉球兔是亚洲最古老的兔种之一
为使幼崽免遭其他肉食动物猎*,琉球兔妈妈多会在夜晚打开洞口给它们喂食。
北极兔(Lepus arcticus)向北的活动范围可至北纬89°,即加拿大和格陵兰岛附近,群居,通常一个群可达20〜300只不等。它们体型巨大,头比一般兔子大且长,耳朵较小,腿长,四肢灵活有力,主要以苔藓、树根等为食,偶尔也吃肉。它们一年生育1次,每窝产2〜5只幼崽,尽管繁殖力不高,但幼兔的存活率较高。北极兔能够全年随着环境变化伪装自己——夏季身体呈灰色或棕色,冬季则换毛成白色。2008年,北极兔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无危(LC)保护级别。
北极兔属群居动物,通常一个群可达20〜300只不等。
塔里木兔(Lepus yarkandensis)又称南疆兔、莎车兔。该兔体形较小,毛色较浅,但耳朵较大,长达10厘米,可接收到较远距离的微弱音响,及时发现并逃脱天敌。它是塔里木盆地的特有种,仅分布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的绿洲区。塔里木兔是典型的荒漠地带物种,栖息在塔里木盆地海拔900〜1200米的河流和罗布泊附近,多以灌木植被的皮或嫩条为食,有时也吃一些红柳、芦苇、甘草的根。由于各绿洲受沙漠阻隔,其种群被自然分割成许多彼此无法交流的隔离小种群,加之栖息地的丧失和沙漠区导致栖息地斑块化,以及人类的捕猎和利用,已造成塔里木兔数量急剧下降。1989年塔里木兔被列为我国二级保护动物;1998年《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将其定为极危种;200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将其列为近危(NT)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