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和鹦鹉说过的诗,林黛玉在诗社中作的最好的诗

首页 > 宠物 > 作者:YD1662024-01-19 23:22:56

林黛玉小时候并不孤独。

林黛玉和鹦鹉说过的诗,林黛玉在诗社中作的最好的诗(1)

她出生于书香世家,是林如海和贾敏的掌上明珠。因为膝下无子,林如海将她视作男儿一样培养,为此还专门请了先生教她读书识字;贾敏也时常跟她讲起贾府里的人和事。所以尽管林家根稀苗疏,林黛玉的生活却是物质充盈、精神俱丰。

贾敏死后,林黛玉被接到了贾府。

贾母因为格外疼爱女儿贾敏,所以把一腔的爱意都倾注到她的身上,不仅关心她的病情,还关心她的感情生活;贾宝玉更是如此,两人初次见面,他就直言不讳地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在贾母的呵护下,贾宝玉每天陪她“同行同坐,同止同息,言和语顺,略无参商”,两人一桌吃饭、一屋睡觉,所以林黛玉应该不是孤独的。

除了两人,林黛玉的身边还有紫鹃一个亦仆亦友的人。她不仅负责照顾林黛玉的日食起居,还关心她的内心感情世界,甚至看到林黛玉年岁渐大之后,不惜吓唬贾宝玉,想以此逼着贾母成全两人婚事。

但是无论是贾母,还是贾宝玉、紫鹃,其实都没有真正走到林黛玉的心里。

林黛玉和鹦鹉说过的诗,林黛玉在诗社中作的最好的诗(2)

事实上,林黛玉的内心却是荒芜的、孤独的。

红楼梦第三十五回,林黛玉从外面回来,刚进潇湘馆,只见满地下竹影参差,苔痕浓淡,不觉又想起《西厢记》中所云“幽僻处可有人行,点苍苔白露泠泠”二句来,自叹自怨时,不防廊上的鹦鹉见林黛玉来了,嘎的一声扑了下来,倒吓了一跳,林黛玉止步,鹦鹉便长叹一声,接着念道:“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尽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鹦鹉之所以能念出这样的诗句,原因是林黛玉平时无可释闷,就会隔着纱窗调逗,并将素日所喜的诗词教给它。

人,最大的孤独是什么?不是与人不合群,而是笑在脸上苦在心里。贾母能管得了林黛玉的物质生活,贾宝玉能陪同她说说笑笑,但是内心世界的精神高地却无人能触及。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林黛玉夜访怡红院。因为贾宝玉喝了酒,薛宝钗又是单独来访,所以怡红院便关了门。林黛玉叫门时被晴雯拒绝。林黛玉独立花荫下后,回到潇湘馆,“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只坐到二更多天,方才睡了”。

在这种情况下,紫鹃却不曾问什么,也不曾劝什么,以为她又是思乡怀家了。

林黛玉为何会这样孤独。

林黛玉和鹦鹉说过的诗,林黛玉在诗社中作的最好的诗(3)

因为她的前世本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草,为报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情。

下凡为人之后,她变得体弱多病,让她只能寻求适合的生活道路。

红楼梦第四十五回写到,林黛玉每岁春与秋分之后,必犯嗽疾,今秋又遇贾母高兴,多游玩了两次,未免过劳了神,近日又复嗽起来,觉得比往常又重,所以总不出门,只在自己房中将养。

身体多病,贾府里又是上上下下长着一双势力眼的地方,大家对她表面上尊重,背地里却看客下菜碟。所以林黛玉进入贾府之后,她过着外表鲜亮,但实质却是仰人鼻息的生活,生活中只能处处留意,步步小心,在别人道长论短、流言蜚语中忍受寂寞与委屈。

于是她写出了“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的诗句,留下了“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感叹,无论是心灵之痛还是生活之叹,反映出来的都是出她的孤独与寂寞。

在这种情况下,鹦鹉成为她最好的伙伴。

林黛玉和鹦鹉说过的诗,林黛玉在诗社中作的最好的诗(4)

林黛玉最终没能健康地活下去,薛宝钗和贾宝玉成亲的当晚,她焚稿断痴情,含恨离开。鹦鹉自然也不会活下去。

那么,王夫人会如何处置呢?林黛玉的影子晴雯死后的处置方式其实是一种暗示。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晴雯死后,他哥嫂见她一咽气便回了进去,希图早些得几两发送例银。王夫人闻知,便命赏了十两烧埋银子。又命:“即刻送到外头焚化了罢。女儿痨死的,断不可留!”

对于厌恶的人,王夫人的做法是一烧了之。林黛玉死后,她的身体会被送回南方,但是她的东西,无论是满屋子里的书,还是陪伴它的宠物鹦鹉都会只有一个归途——死亡。

其实鹦鹉作为林黛玉的“知音”,林黛玉死后,鹦鹉也不会再活,会以这种方式或那种方式,最终随她而死。

声明:本文系资料重点引自《乾隆庚辰四阅评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胡适藏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蒙古王府本石头记》《郑振铎藏本》【文/小涵读书】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