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琵琶鱼的雌性比雄性大几十倍
图自:wiki
但在哺乳动物中,却大部分都是雄性体型>雌性,这是为什么呢?
▌性选择
一个公认的解释是,哺乳动物的性别二态性是由雄性内部性选择进化而来的。
在哺乳动物的种群中,很多时候,雄性都需要通过争夺/打架来确定地位,以便于获得更多的资源,如食物、繁衍的机会等。
这个时候更大的体型就可以帮助雄性来获得胜利。
图自:quora
体型大的雄性胜利→成功与雌性交配→繁育幼崽(传递基因)。
体型小的雄性失败→失去繁衍机会→绝后。
所以一代传一代,雄性体型就会比雌性更大一点。
▌自然选择
在2020年发表的一篇论文推测,自然选择可能也是哺乳动物性别大小二态性的驱动因素。
在自然界中,动物们都面临着获取食物 面对天敌的情况,所以在有的动物种群中,不同性别的动物会有不同的分工。
雌雄形态不同的动物,可能会更容易获取不同地形处的食物,更有利于生存。
在猫科动物中,只有狮子是群居,且性别二态性程度比较高,公狮子拥有茂密的鬃毛,而母狮子没有。
图自:thoughtco
大多数猫科动物的性别二态性程度都比较低,从外表上比较难分辨TA们的性别,差异比较小。
所以以上的推论只有第一点适用于猫咪,即因为性选择造成了公母猫的体型差异。
除了这一点外,还有激素的差异的影响...
马林加州立大学研究人员通过采集18只猫咪从5个月大到15个月的数据,模拟的猫咪生长曲线以及猫咪的可代谢能量摄入量曲线时发现:
●是公猫,○是母猫
图自:引文5
公猫从小猫时期的可代谢能量摄入量更高,能量需求也比母猫更高,并且这种差异在成年后仍然存在。
研究人员推测是因为激素的影响,雌激素影响了母猫的食物摄入,能量消耗,脂肪分布等。
所以在同品种的情况下,公猫的体型、体重普遍就是比母猫更大、更重。
就像成年的中华田园猫,母猫可能只有8斤,而公猫可能有11斤左右...
我们不能仅仅通过体重来判断猫咪是否偏瘦/超重,更科学地是通过BCS体型评估来观察猫咪的体型进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