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自《吉林市房地产志》
就在1907年,吉林城东莱门、朝阳门外省城第三警察区以北,被辟为商埠区。伴随吉长铁路开工,吉林火车站定址向阳屯西侧,东关地区在东局子的基础上形成了以火车站为中心的另一个经济发散点,进而在东关地区统归吉林县管辖的民国初期,基本完成了老城区内的商贸重心向商埠大马路—东市圈楼一带的转移。
第三区地图,取自《昌邑区志》
民国十八年(1929年),民国政府将吉林县更名为永吉县,同时实施城乡分治。设置吉林市政筹备处,管理城关区域内划分的五个区。东关地面由警察区改为第三区管辖。不过,火车站北部在当时还不属于城区,继续归永吉县管理。
红线右侧为伪满时期的昌邑区,图片取自《昌邑区志》
九一八事变后,日伪当局在吉林城大致沿用了民国的管理体系。1936年,吉林市政筹备处正式改建为伪吉林市公署。日伪当局依据人口密度、地理环境对原有城区区划进行调整:以商埠区为朝阳区,以吉长铁路线及火车站南向至江岸的铁路专用线为界,东侧为昌邑区。当时的昌邑区以昌邑屯为中心,包括团山子屯、八家子屯、东局子、东大滩、向阳屯等区域。昌邑区东侧、北侧近江地区仍属永吉县管辖。另外伪满初期的“区”设有事务所、保、甲三级构成的管理体系,到1938年时,废除保、甲,改为町会、牌。
伪满后期内五、外五区划,取自《昌邑区志》
1941年为着力在江北和哈达湾发展殖民工业,伪吉林市公署进行城市扩容,再次调整区划。莲花泡、钱家屯、依兰岗屯、山东屯、巴虎屯从永吉县划出,设为市属兴隆区。同时,废除町会,设为分区。当时昌邑区事务所下属向阳、同昌、维昌、护昌、康祥、永安、瑞昌、静安八个分区。辖区北到巴虎屯,东、南到江岸,西侧为火车站东墙外和木材厂铁路专用线。
到了国民党统治时期昌邑区事务所改为区公所,伪满时的八个分区改为联保,联保下又设21个保,共辖786甲,甲下5户为一组。
1948年3月9日吉林市解放。随后,旧区公所建制被废除,全市设内五、外五,共十个区人民政府,区下设闾、邻。旋即改闾邻为街政府、居民组。今天昌邑区城区在当时分属昌邑区、朝阳区(昌邑、朝阳为内五区)、兴隆区(外五区之一,1951年更名为第八区)。
1949年1月12日,昌邑区在原有维昌、护昌、东大滩、东局子、团山子、新地号、向阳八个街政府基础上增设钱家屯、江湾路、振昌三个街政府。此后几经变更,到1951年8月,昌邑区改称第一区人民政府,下属东大滩、维昌、巴虎屯、东局子、新地号五个街公所。1953年4月25日,第二区(朝阳区)撤销,怡春里、文庙街公所的全部及民主路、车站街公所大部划归第一区。当时,昌邑区界东、南为江岸,北抵吉沈铁路,西至重庆街——民主路(吉林大街北段),面积由11.24平方公里增至15.91平方公里。然而不久以后,为配合哈达湾工业区建设,第一区又析出四川街公所和莲花泡街公所,并入第八区(1955年更名哈达湾区)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