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里之后,游本昌又会有模有样的给家人表演一遍。
父母往往会被他逗得哈哈大笑。
少年游本昌发现,表演是一件能够给人带来快乐的事情。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他梦想着将来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演员。
幸运的是,1952年有着演员梦的游本昌通过学习,顺利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
毕业之后,他被分配到了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央实验话剧院。
可以说,青年的游本昌一路是顺风顺水。
可谁承想,毕业快30多年,还没有一部大角色,更别说演济公了。
所有分到他的角色统统都是反派、配角。
游本昌曾说:我个头不够高,形象也不好,也不够走运,我觉得我就是个“佐料”演员,别人演主角,我就是绿叶。
后来,曾有人统计过出演济公之前的游本昌,年过五旬,一共出演过79个角色,一个走红的都没有。
游本昌唯一一个大点的角色,就是在《一仆二主》中饰演一个仆人。
1980年,凭借这个角色他获得了文化部授予的表演一等奖。
但即使是这样,也没有改变他继续跑龙套的命运。
无论年龄还是资历,他似乎毫无优势可言。
以往分配给游本昌的角色许多都是没有台词的,甚至都没名没姓。
但他却十分敬业,从不怠慢任何一个角色。
游本昌并不会因为角色太小,台词太少而自暴自弃。
再小的角色,他都会当做大角色来准备。
正是因为他对艺术钻研的劲儿,终于另辟蹊径找到了一种独有的表演方式。
20世纪八十年代,西方的“哑剧”传入中国。
当时,这种仅凭动作和神情来表现剧情的表演方式深深地吸引了游本昌。
他就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开始琢磨哑剧的表演。
这时候,游本昌已经年近50岁了。
在朋友们看来,到了这个年纪何必还要瞎折腾呢。
然而他却乐此不疲。
查看了大量的书籍,看了不少的影视作品之后,游本昌成功的在生活中汲取到灵感。
他通过模仿不同性格的人物,表演越来越精湛,这让他找到了演艺事业的突破口。
就这样,游本昌用了3年的时间潜心研究哑剧艺术。
1983年,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在上海的一个福利院举办了自己的第一场哑剧表演。
游本昌一个人连续演出了11个节目,现场一次又一次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直到表演结束,他才知道,那一天到场的大部分观众都是聋哑学校的学生。
他意识到自己的艺术不光大人能够看懂,这些有着特殊需要的孩子们也都能看得懂。
游本昌心里感到了莫大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