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在拍摄济公的时候,游本昌先穿上这身破破烂烂的衣服,然后又故意用眉笔将牙齿涂黑。
传说中的济公就这样活灵活现的出现在了观众眼前。
听起来好像游本昌轻轻松松就塑造出了大家心目中的济公形象。
其实并不是,这只是刚刚开始。
济公的外在形象,游本昌之后的扮演者也都依葫芦画瓢学习过。
可就是没有人能找到游本昌那个感觉。
拍摄《济公》期间,游本昌每天只能休息四五个小时。
然而高强度的工作,并不意味着能得到回报。
电视剧播出两集之后,许多观众对游本昌扮演的济公并不太买账。
游本昌和导演都觉得这个济公似乎是缺少了点什么。
仅仅外形上像济公还远远不够,要想演好济公,必须要找到济公这个角色的精气神。
可精气神这么抽象的东西,怎么能找到呢?
当时,整个剧组压力非常大。
那时候的电视剧行业和现在不一样。
现在的电视剧都是拍完之后一次性播出。
而当时的电视剧都是边拍摄边播出,如果反响不好,随时可能停拍。
也就是说,如果再演不出观众心目中的济公,这部电视剧随时有可能“夭折”。
有一次,游本昌早上四五点起床去西湖边上拍日出,拍完后他就在三潭印月那休息。
导演一叫,他就马上衣服,化好妆,穿着破鞋塔拉着跑,跑到九曲桥的时候,他突然感觉到,这就是小说里描写济公踢踏踢踏不跟脚,一下就颠上了的步态。
风靡一时的济公步就这样诞生了,那个虚幻的济公形象变得越来越真实饱满。
在对济公的外在形象改造之后,游本昌还不满足,又着手改造剧本中济公的性格。
许多人都知道,《济公》这部电视剧是根据清代小说《济公传》改编的。
但是关于济公最早的传说,却不是这个。
济公是民间传说,传说就有可能有不同的版本,所以游本昌觉得自己也可以编,如果编好了说不准也能传下去。
当游本昌看到剧本里写到济公和欺压百姓的宰相称兄道弟的时候,他提出,这种写法虽然遵从了小说原著,可是却削弱了济公看淡名利,好打抱不平的人格魅力。
游本昌就开始着手修改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