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一起约会,看电影,做一切正常情侣可以做的事。终于,小丑也有了“你在笑,我在笑”的美好爱情。结果转瞬,导演告诉我们这一切都是假的。小丑不止有大笑症,还有臆想症。
与其将片中这唯一一段带有唯美浪漫的爱情插曲看作小丑的精神疾病的写照,不如将它看作小丑的生活“没有崩塌”之前的美好幻觉。
往后,当小丑逐渐失去自己的工作、失去心理治疗、失去喜剧演员的梦想支柱,失去母亲......等一系列之前维持正常状态的生活,顿时真相揭露。
小丑的“病”其实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用意识扭曲来逃避自己被既定好的人生轨迹。底层的悲哀就在于,没有话语权的同时,还想要不断尝试突破自己的人生。
人在什么状态下才会开始完全麻痹和欺骗自己?缺少内心认同时。
亚瑟缺失的性魅力用幻想弥补,缺失的天赋用幻想弥补;缺失的生活也只能用幻想弥补。
自弃者放弃即获得。
小丑在剧情前半段苦苦追寻的东西,在完全自我放弃后,变得唾手可得。
在影片的后三分之一处,小丑已经处于被“正常生活”抛弃的状态。
工作和爱情已然成为过去,更重要的是,母亲的去世揭开了亚瑟的身份之谜,在得知自己童年的遭遇时,他恍然发现过去的人生都是骗局和假象。这种心理的颠覆所承受的痛苦,可想而知。
亚瑟专程去与自己阶级差距极大的生父的豪宅,期望能被相认,希望可以得到答案,但管家将他呵斥,与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少年韦恩相比,小丑亚瑟活的不如一只狗。
身份的卑劣让亚瑟一直处于无法被认同的状态,做一个喜剧演员是他唯一的寄托,渴望话语权和证明自己的天赋是他唯一活下去的动力。但仍以被群嘲而告终。
罗伯特德尼罗饰演的喜剧主持人轻而易举代表了拥有话语权的阶层,他的一句话,可以实现亚瑟的梦想,同时,也可以轻而易举摧毁亚瑟的所有努力。当他给亚瑟希望的同时,就注定了亚瑟“被抛弃”的命运。
被别人轻易决定的人生是如此绝望,同时,你也无能为力。
亚瑟黑化为小丑,是误打误撞的结果。
当他发现自己亲手酿成的地铁*人案这一新闻事件,变成了一场政治宣言。
是小丑获得认同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