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中十三郎的故事是通过说书人讲述的,更多了一份“人生如戏”的意味,我们熟悉的《烈日灼心》也采用了这种手法,不过里面的说书人和影片故事是割裂的,而《南海十三郎》里的说书人当年和十三郎一起行乞,他是故事讲述人,也是戏中人,它讲述的故事代入感更强,更能引发观众共鸣。
本片的片尾堪称精妙。
别人问说书人和十三郎是什么关系,说书人回答:这不过是一个潦倒的编剧讲述另一个潦倒编剧的故事。
这句回答很扣题,南海十三郎的遭遇不只是一个天才怀才不遇的故事,它是整个社会编剧不受重视的缩影,这句回答瞬间让这部影片余音绕梁。
03、
在港片辉煌的时代,很多编剧都是出类拔萃,他们笔下的人物要么充满侠义气质,要么饱含家国情怀。
比如“香江四大才子”倪匡,是著名导演张彻的御用编剧,他写过的作品有《独臂刀》、《大刺客》、《刺马》等,部部是精品,故事中的英雄志气、江湖侠义精神令人触动,他也和张彻互相成就,他本人也获得了2012年金像奖终身成就奖。
但随着时代发展,商业片的市场地位越来越高,一部电影的话语权也逐渐向导演和主演倾斜。在这样的环境下,更多的编剧选择一有机会就自己做导演,他们在逐渐适应市场的同时,也尽可能注入人文内涵,以保留自身作品风格。
比如我们熟悉的王家卫,就是在80年代初期从编剧做起,写了《小狐仙》、《我要金龟婿》等作品,不温不火,直到写完《江湖龙虎斗》才得到邓光荣的赏识,开始了真正的导演生涯。他之后的大部分作品都是自己编剧,一部作品一拍就是很长时间,很多精品就是这么一步步磨出来的。
比如王晶,虽然顶着“烂片之王”的帽子,但他也是一名出色的编剧。
他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的中国文学系,宏大历史背景他能驾驭,无厘头片段他又能变着花样玩出娱乐性,写的台词还能贴合演员表演风格,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周星驰饰演的韦小宝。即使写的都是以赚钱为目的的商业片,但从台词中还是能感受到王晶本人难以遮掩的才气。